43岁的连平农妇刘亚群为救右肾坏死、左肾脓肿的病危之中的丈夫刘东如,不仅在工地拼命干起背水泥的力气活,还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肾献给丈夫。刘东如的悲惨命运对村里那些至今还在贫困线上摸爬打滚的人来说,是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的经济负担,他们中任何一个都承受不了。(《
南方农村报》11月22日)
医改20年,医院超过50%利润来自药品,救死扶伤的医院应偏重医疗,还是营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指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药品滥用及药品价格失控,以及较为普遍的“医药合谋”,靠向患者出售药品特别是贵重药品牟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已成为困扰医疗卫生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2005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一位政策研究专家表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内存在“三不分”的问题,即医疗机构公益性与营利性不分、医药不分和管办不分。这样的概括,可谓是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今年5月份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医改总体上是不成功”的总结中,全国再度掀起了关于医改方向的大讨论。统计显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多达30万家左右,这些机构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即公益性的医疗机构,但是在投入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它们在经营上又一致追逐利润,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医改路在何方,是绕不开的拦路虎,必须直面且应对之。
“我们的改革就是要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医改的方向,是要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刘东如的妻子献肾救夫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届的强烈反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此成为瞩目的焦点。政府现在倡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卫生分裂成大病和初级卫生保健,确立的了政府直接对农民医疗出资与政府和农民合作筹资两种模式,可谓是用心良苦。而实际情况却是,受益的人只有1%-3%,因为政府没有钱,只顾大头、保大病,对小病则无暇旁顾。在农村,特别是在落后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现实中遭遇的困难尤为严重,“根本上就是小病不保,大病保不了”。报销额的上限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治病的需求,群众难免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有消极看法,对这一制度能否对农村的医疗卫生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产生质疑。
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困扰农民发展的一块心病,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有专家也指出,刘家所面临的困难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随着贫困山区的快速发展,刘东如现象必将成为连平乃至河源政府将要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纳入社会政策考虑的范围。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最大的问题,一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占卫生支出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一是医院“以药养医”进一步助推了药品价格的“虚高”,最终制造了医改二律背反的矛盾,让无辜的百姓为深不见底的医疗支出埋单。
因此,关注医改,仅仅关怀患者是不够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要想实现药品价格的合理性,确保人人看得起病,必须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行为。同时还应该看到,在改革医院管理体制、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尤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而要确保这些步骤的实施,势必又要牵涉到政府政绩考核,这就要求将公共财政卫生支出作为考核地方的重要指标。此外,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上,必须明确地区分“基本责任人原则”,明确政府、医院及医生的责任,让不按规则办事的责任人为不当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