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县井喷到吉化爆炸:中石油安全生产691天
11月13日的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距离“12·23”开县井喷仅691天接替马富才的陈耕狠抓安全生产,让2004年这个“安全管理年”看起来不错。尽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但2005年发生的吉林石化爆炸,让这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讽刺
哈尔滨城的市民们或许没有想到,11月13日发生在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会导致他们重新饮用传统的井水———当然,市民们也可以购买各类包装时尚的桶装、瓶装水。而此时的陈耕,或许正在为中石油为黑龙江、吉林两省造成的困难而痛惜。
显然,中石油的老总确实难做。接替马富才的陈耕并不比他的前任运气好:在从中石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的位置上提升一级,担任总经理、党组书记刚过去1年半多一点,他也遭遇到同前任一样的“滑铁卢”———2005年11月13日下午13时,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爆炸着火。截至14日晚些时候,该事件已经造成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2人重伤、21人轻伤。
11月13日的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距离“12·23”重庆井喷仅仅691天。2003年12月23日的那场井喷,造成243人中毒身亡、2142人入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00余万元,被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定性为“特大责任事故”。井喷事故后,“安全生产”一词更频繁地在中石油管理者嘴边出现。然而,中石油的这一“安全生产”,只持续了691天。
马富才后期的安全生产观
2003年“12·23”特大井喷,完全出乎马富才的意料。临近年末的8天只要安全度完,这一年对马富才就是完满的。然而,造化却在这刻捉弄着这位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已经为行业奋斗了34个年头的老总。时年,马58岁,执掌中石油已5年多。
是马富才不重视安全生产导致了这场灾祸吗?今天,我们重新翻阅中石油集团公司2003年年报,集团上下一致对待安全问题的记录跃然纸上:
2003年,所属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从严治企,从严管理。大庆、辽河、新疆、大庆石化、吉化集团公司等29个企业共清理安全规章制度3696项,制修定制度1728项,规范了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以及岗位员工的安全责任,初步建立起“权责明晰、责任到位、考核兑现、失职追究”的责任制保障体系。
同年,中石油加强安全监督运行机制建设。举办6期安全监督持证上岗培训班,培训安全监督550人。建立物探、钻井、基建、炼化等专业安全监督站165个,配备1497名专职监督员,“同体管理、异体监督”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回报中石油严格措施和制度的,是一场特大井喷。尽管,2003年中石油销售收入3792亿元、上缴644亿元利税、实现利润536亿元,位居国内企业榜首。
“发生大事了”,获知消息,马富才脸色凝重。当天下午,副总经理苏树林被派往事发地;25日,马富才赶到现场。
几乎第一时间,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指示,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全力搜救中毒和遇难人员,防止有毒气体继续扩散。26日凌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率工作组到达重庆市开县,指导抢险救灾。27日上午,罗家16H井被压井封堵,危险解除。稍后,国务院就组成由安全监管局局长王显政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当年12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组织安全督查组,到各地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也组织督查组督察安全。
2004年1月7日至18日,中石油组成10个安全生产督查组,对集团所属国内120多个单位及其下属的部分厂、站、库、车间以及集团公司在海外14个国家的41个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查组发现,“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部分标准、规范等也需要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处置事故实际能力不足;安全预案存在重点不突出,与地方联动性不强等”。
1月19日,中石油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中石油决定将每年的12月23日作为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警示日。会上,马富才部署全年开展“反违章、查隐患、促整改”的“安全管理年”活动,做好七项工作(安全教育,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全员培训,修订完善各项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生产制度,组织好安全生产大检查,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整改,开展高含量硫化氢油气田系统工程研究)。
其实,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月上旬,马富才已经提出辞职要求。他检讨说,“中石油有许多管理上的漏洞,有管理监督不到位、违章指挥、处置突发性及事故灾害应急预案不完备等问题。作为企业的首要领导,我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月14日,井喷后113天,国务院接受马的辞职申请。国务院最终处理意见是,“马富才作为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是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事后反观,马富才并非不注意安全生产。记者随便就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任职期间,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要求集团上下认识到“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998年5月,他发文确定该年度中石油的“安全生产周”主题是“落实责任,保障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2003年9月份,他视察西气东输苏浙沪段,媒体报道说马再三叮嘱在场人员“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品,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陈耕重蹈前任“覆辙”
接替马富才,陈耕的“压力”可想而知。在4月中旬他就任的首次党组会议上,他认为井喷的原因是作业现场管理不严,违章作业,也反映了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薄弱等问题。“一定要牢记不忘,引以为戒”,他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决定花一个月时间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
狠抓安全生产,让2004年这个“安全管理年”看起来不错。下面是该年度的部分成绩单:
2004年全年,中石油完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6项制度和《含硫气井安全钻井推荐做法》、《钻井井控技术规程》、《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7项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各企业、地区公司修订规章制度7086项。
进一步规范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4223名局处级干部负责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各企业都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层层分解,与所属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与关键岗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书,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抚顺石化公司、吉林石油集团等25个企业实行行政领导干部安全述职,并与干部任免挂钩。
各企业新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45人;厂处单位安全管理机构从1043个增加到1127个;厂处以下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新设安全机构1665个,安全管理人员达3173人。集团公司成立井控巡视组;四川石油管理局印发《安全督察实施办法》,组建了安全督察组;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在物探队、钻井队和中队级以上车队新配备了专职安全员160人。大庆、辽河、玉门、辽化、抚顺、锦州、兰化等单位都增加安全管理人员。
除严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外,中石油还组织对油气管道违法占压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理,通过发动员工查出身边事故隐患近2万余项,投入事故隐患整改资金达28亿多元,完成事故隐患治理项目10585项。
集团组织编制“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以及西气东输、陕京输气、涩宁兰输气、兰成渝成品油输送等四条管道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各企业共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方案191份,基层单位编写应急预案3000多份、应急处置子预案25000多份,组织各级应急预案演练2900多次。
不知是不是与以上全集团大力度的动员有关,2004年中石油一年无事。直至2005年吉林石化爆炸之前,记者看到的中石油仍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典型:2004年底中石油在安全生产委员会上,把2005年定位为“安全生产基础年”,抓安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陈耕讲话强调,要重点强化井控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天然气储运安全、炼化装置的运行检修安全、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交通安全等六个方面的安全管理。2005年5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中石油确定的主题是“遵章守法反‘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关爱生命保安全”。
另据中石油集团安全总监王宜林透露,2005年中石油安全工作突出“三个五项”:五项基础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制度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深化HSE管理体系、全员安全素质)、五项专项整治(井控安全生产、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炼化装置的安全生产、管道违法占压和打击打孔盗油、交通安全)和五项工作重点(源头管理、天然气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海洋石油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
尽管重点强化防爆,但中石油还是发生了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后,中石油又开始着新一轮的安全强化。11月15日下午,中石油再次召开动员会,宣布当天起,在地区公司前一阶段自查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选拔64名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12个检查组,分别检查55个企业和地区公司,包含27个油气田及管道企业、28个炼化及销售企业,是为“2005年安全生产大检查”。
2004年7月,陈耕领导的中石油确定了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追求“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至2006年,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至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亿元产值损失率、百万工时损时率、千人死亡率、千台车死亡率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发生的吉林石化爆炸,让这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讽刺。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