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热使得这个原本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变得大众化了,众多学子赴海外“镀金”,包括很多从未与管理工作打过交道的人,甚至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然而,手持烫金的MBA“洋证书”回国的留学生们,却被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是“万金油”,跟什么都沾点边,又好像什么都不对口,在择业过程中很多人并不受宠。如何调整定位成功择业是不
得不面对的问题。Lucy就是这样一个求职受挫的MBA“海待”。
人物:Lucy
性别:女
年龄:29
留学背景:澳大利亚某大学MBA
发展症结:回国后遭遇择业困惑,个人定位难与市场需求“对接”
Lucy:“洋MBA”不管用?
3个月前,Lucy捧着澳大利亚某大学MBA学位回国,来到上海求职。她学业优秀,出国前也曾有过2年的外贸公司工作经验,自认为具有职业竞争力。Lucy向往的工作是管理咨询公司,或者到好一点的公司去做管理。Lucy在心里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公司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上班地点非市区不去。然而,3个月来她向心仪的十几家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公司、外企投递了简历,却大都石沉大海,回复寥寥。
仅有的几次面试中,HR对Lucy“澳大利亚MBA”根本不在意,甚至有的还有些轻蔑和质疑,“你做过管理么?”,“管过几个人?”;有些公司虽然乐意接受Lucy,欢迎她“来试试”,可开出的薪金远远没能达到Lucy的期望值,况且公司规模也不大,Lucy本来也就看不上。
陷入“海待”状态的Lucy很有些想不通:自己付出大把银子和巨大心血才拿到的MBA学位,为何回国后找份工作却这样难。当初出国时,MBA在国内很热门,Lucy辞掉工作拿出积蓄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金字招牌”后可以比较快地提升自己的层次,回国后在职位和薪资上都可以上个台阶。可现在,为什么竟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家分析:心态和定位偏差导致“海待”
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Lucy们之所以不受国内企业欢迎成了“海待”,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分析“海待”群体,眼下像Lucy这样的MBA“海归”成“海待”的确不在少数。
他分析认为,一些原本在国内就没有做过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到国外去镀金的小海归之所以选择读MBA,是因为MBA相对于化学、物理、计算机、会计等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专业来说,申请和准备都相对比较容易,加上国外不少高校都在国内大力推广MBA课程,很多人因此选择了MBA。本来MBA是国内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但现在,有人称MBA是“两条腿走路”的书柜———一肚子学问但到了实践中很多想法不是行不通就是脱离实际,含金量遭到质疑。同时,这些海归不管留学前的专业是什么,也不管出国前的行业、工作经历是什么,在国外镀了一层金回国后,择业目标却都锁定在跨国公司或知名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职位,希望从此迈入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行列。然而,现在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用人理念越来越务实,管理职位尤其强调实战经验,行不行一切用业绩说话,很多企业感觉MBA“太泛了,没有专长”,很多人对行业也缺乏了解,对国内的市场情况也所知甚少,MBA学位好比是“空中楼阁”,找不到具体的行业和职位为基础,“Lucy们”自然就不受青睐。所以说,心态和定位双方面的偏差导致了一些MBA海归成了“海待”。
洪向阳认为,像Lucy这样的留学回国人员,尽快结束“海待”状态的关键是要“软着陆”,梳理个人职业竞争力,并调整定位,告别“万金油”状态。
方案一:“嫁接”出国前后职业资本,寻找专业依托
如果说MBA给企业的感觉是“太泛了,没有专长”,那么,如果能把出国前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与MBA资历相结合,将出国前后的职业资本嫁接,将有利于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
就拿Lucy来说,她出国前在国内大学读的是国际贸易,此后又在外贸公司工作了两年,在外贸行当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度和资历,虽然因出国留学而中断了发展,但原先积累的职业资本并未失去,有了MBA学位后,继续在外贸行业或相关行业谋求发展不失为一个相对便捷的发展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国前后的职业经历连贯起来,较容易得到用人方的认可,也使得原本“空中楼阁”的MBA资历找到了专业和行业的依托。同时,在职位选择上,相信凭借原先的资历加上MBA学位,能够尝试应聘中层的管理职位。
方案二:放低身价,转向国内企业或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
想进跨国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也并非没有机会,但如果是经过了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寻觅后仍然得不到机会,那就表明定位和择业目标可能有些问题。这个时候,转向国内企业或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是明智的选择。
海归应多留心经济信息,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或新成立分支公司的情况,多关注国内企业的发展状况,多关心新兴的、或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公司,而不是那些非常知名、在管理方面已比较成熟且定了型的公司。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的是海归的外语能力和海外经历,能够帮助企业打开视野,协助他们走出国门;而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在人才的储备上相对比较有限,机会也就比较多。
当然,这样的“转向”通常意味着要放低身价,调低薪水期望值。这是因为相比高知名度的跨国公司来说,很多国内企业的薪资水准和各种福利还是会低一些,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同样也是如此。
方案三:破釜沉舟,先干起来再说
对于那些在出国前根本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工作经验十分有限的MBA海归来说,其MBA学位就是典型的“空中楼阁”了,很少有企业会冒险给他们一个管理职位或重要的职位去做,这个时候,最坏的打算但同时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案,是先干起来再说。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行业里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职场,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思考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将来要走的路会看得更清楚。
等到你在某个行业里做出了业绩,或者是建立了自己的专长,这个时候再考虑职业提升的时候,海归MBA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案例反思:
出国前做好职业规划是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Lucy的案例值得反思,就像她一样,很多人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并非根据个人职业规划,而是“哪个容易学哪个”。近两年出国学金融、经济、管理、MBA的比例相当高,就是因为这些专业相对而言属于比较“宽泛”的专业,国内大学里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这些课程。但经济、管理类专业如果不与实践结合,往往给人“空”、“泛”、“没有特长”的感觉,特别是MBA,考生的低龄化更使得他们的含金量缩水,这些人回国后的择业便成了难题。因此,在出国前做好职业规划,也许是避免回国后成为“海待”最根本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薛亚芳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