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体】湖南数家社会福利院多年来经营倒卖婴儿“生意”,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同时还以买进的婴儿数造册向国家骗领抚养资金。(11月25日《青岛早报》11版)
沈阳一名叫张海鸥的百万富翁11年间先后收养了18名孤儿,创办了“孤儿之家”,至今已耗资达200余万元,而其一手创办的“孤儿之家”,目前只
能靠借贷勉力维持。(11月23日《华商晨报》)
一个是福利院贩卖婴儿大发横财,一个是百万富翁收养孤儿倾家荡产,两则新闻事例,两大人间悲剧,令人无言以对。贩卖婴儿的“无良福利院”之相关涉案人员已经被捕或将陆续被捕,这多少符合“恶人终有恶报”的宿命性规则;可百万富翁张海鸥的慈善事业以希望开端,以家财耗尽、生存无以为继的悲剧收场,却也将“好人终有好报”的愿望式逻辑彻底粉碎。而残酷的现实,是我们的社会慈善福利事业陷入了极度的尴尬困境,社会上每个善良的人内心那块柔软的地方被撞击得生疼。
慈善是一种品格,慈善事业更需要这样一种品格,这无庸赘言。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更具有这种品格的不是这些福利院院长及其工作人员,反倒是那位曾经风光一时的富翁张海鸥及其义务充当孤儿护理阿姨的姐姐。为什么不具有慈善品格甚至利欲熏心到连良知都已丧尽的人,反倒能去“合法”地从事慈善事业从而长期名正言顺地将慈善事业变成一项肮脏的“生意”?为什么具有慈善品格和公益良知的人,其最终的结局都这样令人伤痛?这些问题就像一株株毒藤一样缠绕在人们心头,最大限度地折磨着人们的情感。孙凤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