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通过测谎心理试验的报考者,能否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把事办好,能否在做事的时候注意不逾规则的禁区,可能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这是在人民网上看到的一条别有意味的新闻。
前不久,四川省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进入考核的第六关――心理测试。据报道,151名参试者在两个小时内通过“人机对话”的方
式完成了230道测试题目。测试结果表明,有16人,即约1/10的人测谎得分达到预警线,说明他们已经在一些问题上不够诚实。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近90%的人还是诚实的。所以,有十来个人测谎通不过不必大惊小怪。进一步说,测谎得分达到预警线,也未必能够作为心理素质上有问题的真正佐证。作为心理测试的“人机对话”,与大家熟知的破案测谎之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破案测谎试题指向明确,确证事实真相的意义更明显。而心理测试则有所不同,虽然没有看到那230道题是怎样出的,不过,由于人的精神状态、生活背景、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是不是因此就会在“人机对话”的“机”上出现不同反应也未曾可知。如此等等,自有主考方综合考虑、明加判断,妄加猜测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更令人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参加测试者为什么怕说实话。
参加公选,就是选择从政。参加测试,当然是希望入选。然而,在一项重要的考核中说了假话,出现这样的心理现象,有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想见,对于应试者,在受教育程度上必定是有较高要求的。为什么受了那么多年教育,仍然没有牢固树立起基本的诚信意识呢?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工作中值得正视的一个问题。要孩子诚实,尽管会从小学讲到大学,但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总的说来还相当薄弱,甚至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口号下也未能真正予以重视。如果一个人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求职时伪造成绩单,助学贷款想赖账,受到社会资助却忘恩负义,这样的人又如何对社会有所贡献呢!虽然测谎不过关还不能与这些缺乏诚信的行为相提并论,但起码可以说,诚实作为人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显然没有受到所有测试者的重视。
不够诚实的表现,可能还与如何看待“为官”不无关系。任职领导干部,肯定少不了领导、协调、管理、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才干。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忠于职守。这就要求,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公众,都必须坦然相对,问心无愧。假如没有意识到这是为官者的必备素质之一,面对那些试题,就可能少了些如实相告的坦荡,而会为自己多留了个“心眼儿”。
倘使能够获得干部任职资格,当然应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现代行政为保证行政的正当与理性,日趋注重程序的公开与透明;同时,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权力的运行也有越来越多规则的监督和制约。而在一个不能把“诚”字看得很重的人眼里,更加重要的是目的与结果。未能通过测谎心理试验的报考者,能否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把事办好,能否在做事的时候注意不逾规则的禁区,可能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建设诚信社会的口号,已经提出许久。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践行诚信,示范意义不言而喻。在干部选拔中冒出的这条新闻至少反映出,有不少人在此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