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某地举行了一次中小学作文比赛,五年级的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超过70%约3000名小学生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于是在孩子的笔下,众妈妈们被不约而同地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
将自己妈妈“妖魔化”的背后,透露出学生面对家长们强迫“培优”的宣泄和无奈。 “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这些不敬之词被一股脑地抛给亲爱的妈妈,乍听之,不仅仅是刺耳,更是有些愤怒。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妈妈,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尚,我不愿因为这些而讨厌你、害怕你,我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看来“逼上学山”孩子们真是被伤着了。
爱子莫若母,哪个妈妈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负担沉重的童年!在妈妈们的视角里,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爱,是望子成龙,是“不得不”。她们的冷面和严厉是基于社会大环境,她们在替孩子及早规划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孩子一降生似乎就开始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稍不努力就会“掉队”,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需要过的关可谓多矣:中考关、高考关、分配关、工作关……不时时出类拔萃又怎能走得更快更远?
不可否认,还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磁场”,那就是只有挣了大钱、做了大官、成了明星、当了大腕,这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否则像是低人一等,矮人一头。在这种氛围下,做妈妈的不逼着天天“培优”,又怎能让玉成器?而且很多的成才者当功成名就之时,无不深情回味当初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给我一点时间”,于是孩子有了借题发挥的空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此顺耳也好,刺耳也罢,都弥足珍贵,都是真实的声音,都值得大人好好斟酌,善良的愿望为什么常常走向背反?同时作为人之母之父,如果也“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时光能倒流,如果我是现在的孩子,那么你要做什么呢?其实,生活是如此的紧张,没有时间悲哀。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排在前10条的是:①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②对每个孩子都要给同样的爱;③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⑤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⑥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⑦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答复;⑧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⑨注意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⑩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