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如何过渡?家长、老师、专家各抒己见———
三方共同支招“幼小衔接”
“上了小学没有午睡,孩子怎么办?”“孩子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办?”“上午四节课,孩子坐不住怎么办?”对于那些孩子刚上小学的家长们来说,
这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孩子快要上学的家长们来说,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
日前,在市北实验幼儿园举办了一场由优秀毕业生家长、小学一年级老师、幼儿园老师、幼儿教育专家共同参加的“幼小衔接”家长经验交流会,共同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支招。
家长:好习惯要早培养
家长王新峰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谈到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应该做的准备,他认为要及早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和小学不同,幼儿园的老师更像是妈妈,而小学的老师就是老师。幼儿园是娱乐性的学习,小学是知识性的;在幼儿园家长可以帮孩子完成作业,小学不行。”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要及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上一年级的家长张文杰也认为及早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上幼儿园大班时,园里就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让他们背小书包,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记事本。这样除了改变孩子的生理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善于倾听的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强了,现在书包里七八本书、四五本作业本他就不会搞乱;孩子善于倾听,就会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
王新峰还认为,家长要有平常心。不要提前灌输一些语文、数学知识给孩子。灌输得过多,孩子不能掌握会产生自卑心理;孩子掌握了,有可能上课就不专心听讲。他还强调不能强求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我一直认为我孩子写字不好看,常批评他。但老师告诉我,铅笔的重量对于孩子,相当于成人手中拿着两斤重的东西。从此我就不再强求孩子写的字了。”王新峰说。
老师:要让孩子热爱小学生活
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桦川路小学一年级老师潘青林“幼小衔接”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她认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孩子愿意上学,对小学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而自豪的积极态度。
市北实验幼儿园园长宋卫红也持相同观点。“我们幼儿园在新生入园第一个月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学其实也该如此,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她认为,小学一年级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过渡期,让孩子慢慢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要宽容,不要过分严厉。
从终身发展的观点上看,孩子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主动性、独立性的形成,应该是从小班就要注意的教育目标。宋卫红认为,到了大班,主要是孩子生理习惯上的改变,比如作息时间上的调整。虽然幼儿园的大班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关键阶段,但如果从这个时候才注意孩子能力上的培养,就晚了。
专家: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市家长学校研究会的王兰英会长和市教育局幼教研究室的王瑞华主任作为专家出席了交流会。他们都提出,家长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从小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和情感培养。
王兰英认为,家长、幼儿园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在长大成人这个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习惯。“我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孩子从丑小鸭到天鹅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看孩子是否有好的习惯,好的品格。”
王瑞华更是提出要“以人为本”来教育孩子,“幼儿园期间孩子培养的是能力,而不要比谁多认了几个字,多学了几个英语单词。”她举了个例子:“科学家大概能认3000个汉字,普通人也能认这么多,认字是很容易的,但能用这3000个字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体味生活,只有有了生活的感受,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王瑞华还反对当前一些幼儿园以学英语来吸引生源,“一个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不是教不教英语,而是要看能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大家不要相信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这都是商业口号。”王瑞华最后强调,每个家庭不同,家长不同,孩子也不同,因此家庭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本报记者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