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周的时间,齐东路、河南路上又多开了5家外贸服装店,刚上柜的秋冬装就打出了“出口转内销五折起”的招牌,使不少过路的市民趋之若鹜。与这两条街相仿,台东一路、闽江路等服装店扎堆儿的街道,最近几个月也出现了不少新开张的外贸服装店。在短短时间内如此密集开店,有什么特殊原因?经记者了解,由于受国外对
纺织品服装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影响,不少外贸服装出口企业开始把眼光转向了内销。外贸服装“倒灌”国内市场,给小本经营者创造了商机。
■找原因:欧美“封关”外销受阻
青岛是纺织品服装出口重点城市,出口企业的大部分市场集中在欧盟和美国。从今年5月起,美国和欧盟启用了“特保”措施,分别对来自我国的7大类和10大类纺织品设限。欧美相继下达“封关令”后,岛城纺织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销路受阻的不利形势。
9月,中欧就中国输欧纺织品谈判问题达成一致,滞留的中国纺织品将全部放行。但之后由于中美纺织品贸易连续多轮谈判目前仍无结果,使纺织服装类商品出口充满变数,在这种形势下,岛城纺企开始另寻出路,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开始考虑挖掘国内市场。
■换思路:
开家外贸店做内销
“做了4年外贸出口生意,现在我必须转换思路,先开一家外贸服装店做内销试一试。”仅以“外贸服饰”作为店名的店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外贸公司做外单,主要是“跑量”,资金回笼快。而现在受国际市场影响,今年自己的公司不但没有接到多少订单,反而还蒙受了损失。为了生存,她只能拓展国内市场,从做外贸服装店开始。
她透露说,内销和外销的利润差是眼下很多外贸企业转内销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一般外销货品的纯利润率在3%左右,而转成内销将达15%左右。
■提个醒:服装款式“内外有别”
不过,对于开设外贸店缓解产品积压的办法,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效果不明显。
绮丽服饰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欧美人与亚洲人存有身材差别,出口欧美的货品尺码并不完全适合亚洲人穿着,所以内销十分有限。他还分析,虽然内销的产品利润要高于外销产品,但做内销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与外销做量不同的是,内销主要是靠市场的网络布局。而销售网点是需要时间去培育的。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同为外贸出口服饰,一些设计超前、款式时尚、面料考究的贴牌产品,深受“淘宝”消费者的喜爱。而款式单一,大批量甩卖式的外贸店,生意相对冷清。依靠低成本生产加工的跑量型外贸企业,无疑遇到了内外交困的尴尬。记者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