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即将到来的2005至2006供热季,18万户的居民可以享受到集中供热的温暖,但还有不少生活在新建小区的居民家中虽装好了采暖设施,但由于集中供热热源建设严重滞后而望热兴叹。
守着暖气片难以过暖冬
市民
郭先生向本报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今年无法实现集中供热了,供热单位说,供热能力有限,无法再扩大供热区域。
郭先生是去年年末搬新家,当初签订的合同中注明入住第二年就可供热。今年,开发商说包括供热配套费在内的城市建设配套费都交给了市有关部门,但现在看来实现供热的可能性很小了。
今年市供热部门接到了不少类似询问。一些市民认为,开发商在售房时,承诺了供热时间,就应当如期供热。
热源太吃紧多年无新建
“我市已多年没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热热源建成了,现有的供热企业不少已是满负荷运转,再扩大新的供热区域有些吃力。”昨天,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秦建国对记者说。
秦建国介绍说,我市1984年开始实施小型联片供热,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供热建设,集中供热面积每年以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递增,至今年,市内四区热化率才仅仅达到了36%。
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大面积商品房的开发,市内四区房屋竣工面积每年以近4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但每年只有四分之一的小区能够实现集中供热,供热市场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秦建国说:建设大规模的集中供热,尤其是30万KW发电机组供热工程势在必行。我市已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一旦批准将有望缓解目前的紧张状况。
供热区域扩大小马拉上大车
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说,由于新建小区对热源的需求,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一些供热公司不得不扩大自己的供热区域,比如热电集团现在已向洪福山庄、福岭小区等区域供热。但供热企业的能力有限,区域的扩大对其供热质量提出了考验。“小马拉大车”式的供热也令供热企业颇感无奈。
据介绍,如果明年我市不再建设新的热源,则只有三家供热单位有能力继续发展新用户,分别是泰能热电、后海热电和发电厂供热项目。
由于热源不足,容易引发居民和开发商、居民与供热单位之间的矛盾,加快集中供热的发展已是百姓的呼声。(芦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