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山东11月13日电 记者何勇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经过2004年在青州、东明等3县(市)的试点摸索,潍坊、菏泽等市在今年全面推开了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一些市准备在明年推开;而全省范围的推广按计划是2007年。
据统计,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主要是三部分:政府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学校低价回收的教科
书和学生捐赠的教科书。目前试点地区循环使用的教材科目基本还是所谓的“副科”,课本册数达到90万册,节约资金450余万元,学生平均减负80—90元。青州市、东明县、临沭县等首批试点学校课本的回收率均达到30%以上。教科书循环后,小学生的沉重书包重量减了下来。之前,重达10余斤;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之外的课本放到了专用教室,由学校统一存放管理,不用学生再背来背去。
教科书循环使用利国利民,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却不小。有三大因素导致这项措施“叫好不叫座”。教材循环使用,首先与传统的教学习惯发生冲突,对教科书的编写也提出了新要求。教材要循环使用,就需要收回学生手中的课本,要保证干净。山东的一些学校明确要求学生“不乱写、不乱画、不标记、不署名”。传统的读书方法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低年级的教科书中有相当多要求学生描红,“书”和“本”不分,老师很难处理这种问题。小学教学中的许多作业都要求当堂完成,许多练习都要直接做到书上,这与教科书循环使用规定有冲突。
教材修订改版频繁,也挡了教材循环使用的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修订、改版现象突出,各出版社对中小学教材市场争夺激烈,一些地方频繁更换教科书版本,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现行教材出版发行机制成为教科书循环的又一个“拦路虎”。中小学教科书是发行量最大的书,“养活”了不少出版社和发行企业。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来自教育外部的阻力很大,单靠地方和相关部门的自觉行动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保证。
专家建议,应把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举措予以制度化,在中小学校全面强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