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城阳的标志
开放是“城阳精神”的第一特征。从党政领导、企业家到普通百姓,开放已成为思维习惯,发展策略、举止言谈、城市建设中无不带有深刻的开放痕迹。
在城阳,走不远,就能见到一家外资企业;街道两边的路标和商店招牌上,几乎都有韩语、汉语两种文字;学校设有韩语班,
医院有外商绿色通道;在城阳,据说仅韩国料理店就多达500家以上。
自从山东第一家韩资企业1989年在这里落户,到今年上半年,城阳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131个,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这里能成为吸引外商的“强磁场”,得益于开放环境的不断完善。城阳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招商引资载体;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推进政府提速,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在美资企业青岛三硕钢塑制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身休闲装的总经理朱希龙。他说,三硕在城阳投资,不单是因为这里交通方便,基础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政府意识超前,服务到位。政府服务好,企业经营起来就显得比较自如,总经理只管工厂大门内的,大门外的事务不用操半点心。11年来,公司规模扩大了30多倍,设了三家分厂。
正是靠着不断扩大开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城阳上千家外商投资企业,没有一家撤资,相反,所有企业都在增资扩产。当初在这儿投资50万美元的我省第一家韩企青岛托普顿公司,前后增资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