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访朝鲜、越南这两个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邻国之后,马不停蹄地再赴英德西韩四国访问。如此频密的元首外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媒体对此及时评述,认为胡锦涛的外交旋风意味深远,象征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性事业,正由当初的“请进来”走上了“迈出去”的新台阶。
经济
上的世界工厂,文化交流上的“中国热”,国际政治上的责任感与参与度乃至倡导意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正在日益主动地“走出去”的论断,都是成立且值得热烈讨论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高密度地穿梭外交,其实是在为一个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影响国际社会,因此也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中国阐述心态与意愿。胡锦涛主席在伦敦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发表重要演讲,就是要着重而郑重地告知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不必惊恐中国的发展,发展的中国也不会让国际社会担忧。
很显然,针对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政府有十二分的必要和急迫来建设并推广自己的“和平发展论”。一个国家的崛起,未必要以挑战和推翻现行国际秩序为前提,这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胡锦涛主席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为支撑,强调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正面的阐述有利于廓清外界的疑虑,也启发我们从自身的角度来掘进思考——坚持和平发展,需要摒弃什么。
坚持和平发展,需要摒弃悲观心态。对于中国的百年转型,艰难求索而常有迷惘;改革事业行至攻坚阶段,种种发展的矛盾也在凸显集中,不知前路如何的情绪也在弥漫。然则和平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发展的问题,中国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对于发展问题的解答,仍然是这个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平发展论,在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具体面对问题、谨慎化解矛盾的自信,事实上也暗示着中国的发展必定要循渐进改革的路径来进行。后发劣势、发展陷阱、边缘宿命等等悲观情绪,暗藏着中国如果停滞不前而最后需要激烈手段来爆破的逻辑结论,正是坚持和平发展所要着重摒弃的心态。
坚持和平发展,需要摒弃受害者心态。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是一重现实,国际政治的激烈斗争是不必讳言的客观,中国与个别国家存在复杂而敏感的双边关系,也是国民应该清醒认识的命题。但如果因此抱定环境险恶等心态来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则必然导致虚幻的受害假象,滋长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伤害民族大义与国家大利。和平发展论,既强调中国和平发展的诉求,也强调中国能够争取到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判断。受害者心态在根本上不认同存在和平环境的论断,也必然要为和平发展论所坚决摒弃。
坚持和平发展,需要摒弃光复天朝荣耀的心态。发展的目标是强大,中国追求发展的目标,也不断被表述为民族复兴。但是此复兴不是要“光复旧物”,而是要以现代化的面貌、有贡献的作为重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坚持和平发展,不以受害者心态看待历史,观察现状,也决定了不能够以报复者的心态期待未来。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系于发展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与认同,不在于解恨,而在于释怀。
坚持和平发展,还需要摒弃冲突不可避免的心态。我们的教育一直告诫我们,对战争的贩卖与宣扬,从来都是转移矛盾的伎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最可宝贵处,就是显示了中国人解决自身发展矛盾的自信与智慧。中国有底气宣称自己的需求不对世界资源构成威胁,自然也不屑于已被唾弃的“生存空间论”;中国对待与他国的经济摩擦,正在日益娴熟地以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来寻求双赢,自然也不必陷入残酷的“零合博弈”境地;中国与邻国的有争议边界正在逐一划定,中国“求同存异”的主张正在生长,中国对待敏感而棘手的问题更懂得以“搁置争议”、“留待后人”之智慧来避免激烈碰撞。这样的一个中国,显然才能令“和平发展论”充实饱满、可信可敬。
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中国对于世界主题之判断的关键时期,中国对于和平发展的主张,不仅要广而告知国际社会,以消除种种“中国威胁论”的蛊惑,同时更要普及于国内民众,以建设一个负责任大国当有的自信、理性与建设性的国民心态。这是民之自觉责任,更是国之长久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