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再造
特色街区为老城文化经济破题
在过去6年间,位于青岛“万国建筑博览”八大关风景区内的酒吧“朗园”依托着区位优势,吸引外 地游客慕名前来。
而当朗园作为规划中的八大关酒吧休闲特色街区的个体范本,即将隐没于酒吧、咖啡馆等
国内外诸
多文化娱乐业巨头“群居”的项目规划中时,“文化经济”这一概念对于市南区而言,是有效助推特色文 化产业化试水的开端。
文化积淀渐成老城卖点
市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青岛酒吧业的兴衰起落间,朗园能够顺风顺水,一个重要因
素是坚守不变的文化溯求,为此经营者不惜每年花费大笔资金用于租用的文物建筑的修缮维护,并依照相
关规定固守建筑内部结构未作改动。经营业绩的不衰也使酒吧经营者意识到,“到这里来的人不是冲着酒 吧来的,而是冲着青岛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来的。”
朗园个案带给市南区文化主管部门的启示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优势将形成市南经济
发展的新的拉动力,而酒吧业无疑是将老城区的文化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在西自南海路、东至湛山五路的酒吧休闲特色街区规划中,市南区希冀借助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彰显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潜力,而八大关一带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环境氛围也将因此得以全面性的保护和应用再造 ,这当是城市历史风貌区与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结合互惠的一项双赢之举。
日前四方区确定的海云庵民俗特色文化街区的规划项目,同样也是基于对城区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
再造。按照这一规划,拥有500多年历史、青岛城区最古老的一处道教庙宇,将如同上海的新天地、成都
的锦里和南京的夫子庙一样,汇集来自全国的民间工艺品、小吃、服装、字画和古玩;打造具有全国影响
力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和休闲空间。
积淀500年的海云庵特色民俗文化,作为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因此转化为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保留并实现其应用价值。填补青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现有缺憾。
文化商品拓展集散空间
就在文化积淀渐成老城街区建设的新卖点的同时,上周市北区正在改建中的昌乐路文化一条街业已
开始招商,值得关注的是,在其招商的内容范围中,除去书刊、字画、邮品、工艺品、文物古玩收藏品等
文化商品的经营,还囊括了与诸多国内大型商会、书画名家、艺术传媒的联手合作,以及拍卖行、小剧场
等衍生文化项目的引入。而这些都透露出一个信息,改建后的昌乐路已不满足于原有的简陋的文化商品买
卖交易,而是要打造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商品集散地,甚至是兼具文化消费、文化活动和文化创作的 具有全国辐射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市场。
根据上述定位,改建后的昌乐路文化市场将被定名为“青岛文化街”。作为参与筹划这条文化街的
文化顾问之一,同样在街中拥有相关商铺的业内人士杨德胜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华民俗
促进会、山东省书画家协会以及兰州画院分别确立了在文化街设立分支机构的意项,而文化街也已与中国
文物家协会、故宫博物院以及数家国家级的拍卖公司初步达成了文物鉴定大家定期活动及培训的协议。
此外,文化街开设的以民间工艺、民间表演艺术为主流的特色文化区将聚集诸多民间艺人的手工作
坊,艺术工作室区将有各大协会及艺术名家设立的创作工作室;休闲娱乐区将增设民间小吃、剧场演出、
茶艺等文化娱乐功能。市北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认为,30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规模化经营,以及买卖、
休闲、创作、鉴赏、文化展示等多重的定位,将全面提升市北区文化服务功能,从而促使文化产业成为市 北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定位决定老街兴衰
日前记者从市南区文化主管部门获悉,作为青岛市老城区重要的商业街区中山路,目前则面临着再
度细化的规划改造。记者了解到,在这份细化的改造方案中,充分挖掘中山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的相
关举措为专家所认同。而此前中山路改造一直未取得进展和成效的主因,也被归结为其文化定位的缺失。
据悉,基于此,中山路原有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影视文化都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拓
展和强化,建筑则将是中山路重点要彰显的文化内涵。作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的天主教堂,及沿街
的重要欧式风格建筑都将得到重点维护。即将兴建的“星光大道”将打造4000平方米演艺中心、24小时
书店、休闲书吧、绿色网吧等一批符合现代都市生活的高档文化、休闲、娱乐项目,而它也将是典型的德 式风格建筑。
“复兴老街昔日的商业盛景不在于破旧立新,更重要的是寻求其文化的历史延续性,用以丰富商业
文化的内容,反而会事半功倍。”一位参与中山路改造规划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