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25岁的郑远涛首次公开自己的“同志”身份是去年的“艾滋病日”,为广东省疾控中心开展的同性恋艾滋病预防工作在电视上做公益宣传,呼吁同性恋者接受艾滋病检测。后来又接受天津电视台访谈。在日前举行的广州性文化节上,他接受了记者专访。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郑远涛很斯文、有些艺
术青年的气质。现在,郑远涛挂在MSN上的照片是一个年轻、瘦削的男孩,“他是我男朋友”。当听到别人夸他男朋友很帅时,他也会像所有人一样得意地笑起来。现在的郑处于兼职翻译状态,没有固定的同事、公司。
对话父母赞成我公开性取向
记者(下简称“记”):有些同性恋最初发现自己是同性取向时会非常迷茫,你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吗?
郑远涛(下简称“郑”):没有。十三四岁时,我就开始接受有关同性恋的资讯,广州毗邻香港,香港那时候已经有同志电影节,那时候《费城故事》、《喜宴》等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已经出来了,我当时就看过。 记:很多同性恋者苦恼不被家庭认同,你父母知道你的性取向后是什么样的反应?
郑:读高三的时侯,我就告诉了我妈,我妈再告诉了我爸,他俩知道后反应都不是很大。因为告诉他们之前,我已经有意识地通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歌曲等文化产品对他们进行缓慢渗透,让他们对同性恋了解得更多。
记:是什么促使你在媒体上向公众公开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
郑: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所在。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幸运,身边有包容、支持我的父母和朋友,让我有条件站出来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记:考虑过公开“同志”身份对家人造成的压力吗?
郑:相比于对“同志”团体整体的好处,这种压力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父母还是赞成公开。
记:作为一个同性恋志愿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郑:我的优势在外语,在网站一直也是担任翻译,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同性恋文学作品,我希望能翻译国外这方面的文学作品,传播高格调、美好的同性文化,提高我们这个群体的维权意识,倡导自尊自爱,同时也丰富同性恋文化。
《江南时报》 (2005年11月09日 第十二版)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