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一共三万企业,如此多的企业仅靠区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我市新财政管理体制实施以来,财政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已由‘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进行转变。”谈起三万户企业财政管理的工作,市南区财政局有些头疼。
为巩固和发展税源经济,充分调动起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市
南区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创建了街道“虚拟财政”。创建“虚拟财政”以来,平衡稳固、充满活力的街道实体财政和创新街道管理体制得到实施,据统计,2004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19.38%,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非一级政府做“一级财政”
市南区财政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说:“虚拟财政管理体制是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一级财政管理,按照我国现行体制规定,办事处不属于一级政府,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成为一级财政,所以把这种体制叫做虚拟财政管理体制。”市南区在充分发挥区财政职能的同时,以创建公平、公正、规范的区街财政分配关系为目标,模拟一个切实可行的街道一级“虚拟体制”,实现街道“虚拟”财政管理。虚拟财政管理体制的“新”在于它不同于过去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也不同于“大包干”体制,而是从税源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赋予办事处发展街域经济的充分权力。
据了解,体制的基本内容是以2003年为基数年,按照“确保基数、收支挂钩、比例分成、节余留用”的原则,在保留100户重点税源企业及部分特殊企业归区政府管理的基础上,将市南区辖区内其他近2万户企业按照区域划分全部下放各街道办事处管理。
“小街道”办“大事”
“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虽然已拥有居委会、小组长等较为完善的网络群体,但平日工作仅限于为管区居民服好务,对街城内各类单位、企业的经营状况、效益变化及纳税情况并不关心。”市南区财政局局长陈伟介绍说,2003年市南区政府通过走访发现无证业户及在市南区经营在其他区市纳税的现象较为普遍,充分暴露出财政管理体制忽视税源动向和无法调动办事处招商引资、发展街域经济的漏洞。陈伟对记者说:“鉴于这种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税源经济积极性的漏洞,迫切需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延伸,为此区里大胆提出街道‘虚拟财政’管理体制。”
街道办事处充分行使虚拟财政赋予的发展经济的职能,凭借其基层综合管理机构的优势,使区政府不必疲于应对即可掌握税源企业动向和税收情况,不仅保证了区级财力的稳步增长,更有利于区委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据统计,2004年市南区累计实现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38%,是青岛市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市南区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也为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双赢的财政体制
自2004年虚拟财政实施以来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南区各街道办事处纷纷从中受益。据市南财政局介绍,各街道办事处完成收入计划的按支出基数的60%分成,超额完成收入计划的按相应公式套算分成,完不成计划的则只保障支出基数。各街道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区———街———居(委会)三级协税护网络更趋健全,税源非正常流失明显减少。据统计,2004年各街道办事处全部完成预定计划,累计完成区级收入44542万元,同比增长19.6%,增收7300万元;完成下达街道办事处计划的102.51%,超计划2.51个百分点,超收1089万元。通过体制结算,街道办事处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体制改革带来的甜头,同时也为街道办事处发展社区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
八大关街道办事处书记吕俊川介绍说:“在没有实施虚拟财政以前区财政只为街道办拨款几万元,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社区建设。而去年通过体制结算后,街道办事处获利接近100万元。”
“‘虚拟财政’是个‘双赢’体制,确切地说就是同时促进了区和街道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增强街道办事处税源经济意识,有利于提高街道办事处发展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南区区长李众民介绍说:“体制实施一年的实践证明,区委、区政府关于在街道试行虚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有力地促进了财源经济的新发展。随着2002年青岛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我区以区属和个私经济为主体的税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经济’取代‘区属经济’成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区税源经济的新模式。”本报记者
赵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