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生态为何没有拿到高分
中国社科院与央行共同打造的《2005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前天正式在京发布。北京在全国50家大中城市的排名中,位列第10,与台州、苏州、绍兴、嘉兴、无锡、东莞、南京、厦门、泉州、广州和天津共同排在金融生态环境等级的第二梯队。
通过对法
治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金融部门独立性、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诚信和社会保障程度等9项金融生态环境的考察之后,北京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接近0.8,总排名相对靠前。北京在上述9大影响要素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8名、第3名、第14名、第8名、第4名、第18名、第17名和第8名。
报告指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因此,相应的,地方金融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经济基础等要素名列前茅。
但是,与上海相比,北京的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竞争力的软因素如企业治理、文化、诚信等不强。反应在报告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诚信的评价偏低。
金融所所长、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的李扬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好的父母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与过多,并不一定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他举例说,宁波、温州等地的政府,将权力充分下放,只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
名词解释:
金融生态环境: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其中,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人”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
金融生态概念是一个仿生概念,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