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教育厅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避孕、预防艾滋病等内容,要进入该省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去年,在广西省桂林市的一次“青春形象”大赛中,13名获奖中学生得到的主要奖品竟然是一大盒包装精美的避孕套!而广州市某中学一位生理健康老师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820名女学生有7名(都在14岁以下)有过怀孕的经历!
近年来,性接触和性病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蔓延趋势,少女怀孕比率增加。能不能主动给未成年少女发放避孕套?如何告诉中小学生避孕方法?一直饱受争议的青少年避孕问题再次拷问着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健康教育。
个案
14岁女生如厕生出小孩
不久前,在清远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年仅14周岁的初一女学生阿文(化名)因肚子痛到医院就诊,谁知在如厕时竟生下一名女婴。
据清远市一家医院的医生介绍,4月23日凌晨2时许,阿文在班主任和几名女同学的陪同下来该院就诊。班主任告知当晚值班医生,阿文从头天晚上就喊肚子疼,连续一两个小时。医生刚让阿文躺下准备检查一下,孰料阿文突然站起身说要如厕,于是急冲冲地走到离急诊室10米远的女厕。几分钟后,阿文一阵惊叫,医生、老师连忙赶到厕所看个究竟。令人吃惊的是,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刚出生的女婴以及一摊鲜血,阿文脸色苍白地倚在墙边。
据了解,从1990年开始,因为父母在广州打工,阿文一直在校寄宿。事发前几个月,阿文曾出现呕吐等症状,父母还以为她是月经初潮过早而出现的紊乱现象。据阿文的母亲介绍,婴儿的父亲是同村一个19岁的无业青年。该名男子也承认与阿文发生过关系。为阿文“接生”的医生说,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阿文对性、避孕和生育知识一无所知,否则不可能导致这样的结局。
现状
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日前,针对青少年的性心理问题,记者在广州一些中学校园中进行了采访,但遇到一些令记者颇为“尴尬”的事情。
某中学一位姓胡的中学生告诉记者,关于男女生关系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今在同学中流行着“ABCDE”的说法。看到记者一脸困惑的样子,小胡嘲笑记者说:“还是记者呢?连这都不懂。”他解释说,A是接吻、B是爱抚、C是性行为、D是怀孕、E是堕胎即人工流产。简单的五个英文字母,竟然是婚前性行为的全套内容。据一些中学生介绍,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不断尝试过A和B,也听说过有人经历过C、D、E。记者发现,这些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特点是:不考虑后果就尝试,而且认为这样很浪漫,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就束手无策。
广州市十一中何燕嫦医生告诉记者,她曾对1200名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10%-25%的中学生存在与异性“交往过密”的现象,25.3%的男生和9.51%的女生有过手淫行为。
有着33年生理健康咨询教育经验的何医生对记者说,她的调查显示,虽然目前中学生对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主要来自影视和杂志,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医生随诊教育所占的比例偏低。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课堂上大谈“性”毕竟尴尬,孩子长大了,对性就自然会“无师自通”的。但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教育部门正在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性禁忌传统,开始在中小学设性知识教育课程。有专家说,性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在这次湖南省教育厅把避孕、预防艾滋病等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规划之前,已有上海、武汉、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十几个城市陆续推出此类教育计划,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版了相关教材。
目前,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编写的中学生系列《健康教育》教材已在广州各中学使用。该教材也有专章讲述避孕和艾滋病等内容。相比其他省市缺乏性教育教材的窘境,广州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的前列。
试点
班会上学生公开谈“性”
既然是教材,自然是重在“教”,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学校只是把它当作学生的课外读物,真正开课谈“性”的并不多。即使有上课,有些学生却把它当作热闹看。何燕嫦医生说,她过去经常给学生作讲座,一次她在讲到精子的时候,就有学生问“精子是怎么进入子宫的?”,下面的学生就跟着笑。“他们实际上是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为了故意搞笑而已。搞不好,这些就失去了严肃性。”可见,一个合适的性教育形式非常重要。
据了解,广州市十一中是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试点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该校近年开辟了“性主题班会”的新型授课形式。“一个班50人左右,由班主任牵头开‘性’班会,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互动,效果就好多了。”何医生说。据了解,在这类班会中,课堂的气氛非常好。即使诸如“月经来潮”“手淫是否有害?”“子宫在哪儿?”等尴尬问题,胆大的学生也会踊跃发言。一堂班会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加。
但是,这种公开讨论的方式也遭到了少数家长的反对。据了解,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有家长就说:“现在对学生指导性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明显,过于公开。”
争议
该不该向学生发避孕套?
广州市某中学的一位生理健康老师,经过对82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7名14岁以下的女生有过怀孕的经历,其中还有3名是小学生!怀孕的比例将近1%!现在的问题是,既然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无法杜绝,学校、老师、家长该不该采取一些积极的避孕措施减少对少女的危害呢?比如该不该给中学生发放避孕套?
早在2000年2月初,法国一些学校就作出过尝试,为了避免怀孕对女中学生带来身心危害,这些学校决定向有需要的女学生免费派发避孕丸,事后引起沸沸扬扬的一片争议。美国有些州的教育部门也给学生提供避孕套,同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这方面,我国有些地方也有过尝试。2004年5月,桂林市举行了一次“青春形象”大赛,13名获奖学生最后得到的奖品竟是一盒包装精美的避孕套。举办者声称,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避孕知识的重要性。
据了解,究竟该不该给存在(或可能存在)性行为的中学生发放避孕套?目前存在着“人格教育派”和“实际效果派”之争。
何燕嫦表示了明显的反对意见,她说,我们国家和社会还没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那种开放程度,这种做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对中学生的性暗示,等于告诉他们学校、老师容忍了他们的性行为。目前学校可以做的只能是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事前避免学生发生性行为。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持赞同观点,他们认为孩子既然发生了性行为,如果无法杜绝的话,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避孕套。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预防女孩怀孕流产造成的身体伤害,另外,至少可以减少性病的传播。
“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肯定知道使用避孕套了,也知道去哪儿买,还用我们发放和教他们使用吗?”有些老师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