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1月2日讯(记者李琥珀)我省190万建筑一线操作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初、高中文化占多数,持证率仅为28%。10月15日举行的全省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建筑业农民工素质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围绕建筑业农民工的“学历”和培训问题,记者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在比赛现场,记者碰到不少“无他,惟
手熟尔”的支持者,包括一些参赛选手和领队在内,认为“在一线干活不需要什么学历,没别的窍门,多干多练,干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他们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参赛的102名“市级尖子”可以说代表了我省建筑施工一线的最高水平,但论学历,在这“超豪华阵容”里,也仅有3名大专,20名中专,初中占了34人,高中43人,技校2人;而从职业(工种)年限来看,10年以下的仅有21人,10—19年的74人,还有7人年限在20年以上。
山东安装技工学校汤世成校长则认为“熟能生巧”是短视行为,他解释说,过去大家认为建筑业技术含量低,农民工进入建筑业是“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没有门槛,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同时工程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对一线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安装这一块来说,不少设备直接从国外进口,技术含量很高,如制币厂一套20多米的设备,安装误差不得超过20毫米,“以往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学艺方式已经大大落伍了”。
在大赛最终产生的6名“省级状元”(6个工种)中,中专3人,技校1人,高中和初中各1人。说起一线施工需不需要文化理论知识,瓦工状元陆文龙深有体会,他16岁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在职进修中专课程,学习了结构力学、识图制图、房屋结构等课目,2003年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专门买了电脑学习制图,“理论知识真的很重要,有的老职工技能挺好,但光会干不会‘算’,最终个人技能发展也没了后劲。”
而作为6名“状元”中唯一的一名初中毕业生,来自青岛的宋德强告诉记者,他工作后从没间断过自学及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
省建管局建筑职工技能培训办张业海主任同意汤校长的观点,他告诉记者,“提高建筑一线队伍素质并不是狭义地要求必须有多高的学历”,但“熟能生巧”已不能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包括技能水平和理论文化在内,一线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有一个大的提高。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