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出独特的文明乐章 ———写在青岛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际(三)
本报记者 隋峻
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绰约风姿赢得了世人的赞誉。现在,“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已经跨越“红
瓦绿树”,以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新青岛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行进坐标。 让我们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恢弘的交响乐中,聆听属于青岛的独特乐章。
文明,在城市精神中凝聚
2002年,一场塑造城市精神的大讨论在青岛拉开了帷幕。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大中学生、部队官兵、外来务工者纷纷加入其中,提出了5万多条有关城市精神的表述。2003年,青岛城市精神论坛和“青岛让我感动”主题活动得以成功举办。集全市人民的智慧,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终于提炼出来。
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孕育其品质的基础;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文明的基础。
2003年,我市提出了“诚信青岛”建设目标,确定了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个人信用系统,发展以信用咨询、公证和担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服务系统的主要任务。
两年多来,在“诚信青岛”建设中,党政机关开展了“争创文明处室、标兵处室,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企业开展了“铸造诚信”活动。此外,“诚信医院”、“诚信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同样成效斐然。
“诚信青岛”,已经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深厚支撑,成为青岛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青岛人有着海一样的胸怀。青岛的城市精神自然也有着“海纳百川”的内涵。来自莒南的青岛63中学学生王鸿雁自小学开始就在青岛借读。为了节省借读费,去年夏天,她只能回老家读书。在全市各界兴起践行城市精神的高潮中,市教育局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王鸿雁终于又回到了她熟悉的课堂。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每个市民的言行细节中体现。“微尘”就是这个细节最好的代言人之一。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位署名“微尘”、未留联系方式的中年女子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5万元。就是这位女性,曾多次为抗击非典、新疆地震等匿名捐款。“微尘”很快成为岛城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市民以“微尘”的名义捐款。近日,“微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荣誉称号,它已经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广的公益品牌,成为青岛人相互关爱、践行城市精神的一个象征。
今年4月25日,一位王姓女出租车司机在参加电台某节目时无意透露因女儿患白血病而交不起车辆保险的事情。节目播出当天,有些刚刚下飞机乘坐出租车返家的市民听到消息直接赶到广电大厦捐款。到晚上8点多,仍有不少人打进电话表示关注和捐助意向。
4月28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为救助这个女孩,又通过电波发起了“爱心在延续”慈善募捐活动,广大市民纷纷捐款。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打听了很多人,倒了几次公交车来到现场,捐上了带着她体温的50块钱。两天,共收到捐款30余万元。
爱心把岛城市民紧紧连在一起。美丽的岛城不仅洋溢着美丽的风情,同时城市文明也在彰显着她巨大的魅力。
周日志愿者行动、街头抓拍不文明行为、市民文明巡访团……岛城的老老少少都把对城市的热爱化为了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具体行动。
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断增强着全体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城市精神正成为推动青岛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力量。
文明,在追求卓越中弘扬
青岛是一个随时都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
11件全国驰名商标、31个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青岛作为品牌城市实至名归。提起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这些名字,人们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了青岛。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除了工业品牌,“真诚到永远”、“96111”、“海滨小金”、“公交张锋”……一批服务品牌正在昂扬崛起。
公用事业“96111(现为12319)服务热线”是服务品牌中的名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号码,却负责受理全市市民关于供水、供气、供热、市政排水、道路养护、环境卫生等的来电处理,一天平均接听3800多个电话,最多时一天上万个。
政务品牌近两年来的兴起,与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一道构成支撑“品牌青岛”的金三角。“真情相助”、“市情信达”、“人诚事公”……仅从这些政务品牌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正在推动着机关作风的转变。
在所有的政务品牌中,“问情于民、问意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市民月活动,正在成为青岛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闪亮品牌。从2003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在7月成功地开展了“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认真办理“市民月”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成了政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
从产品品牌到服务品牌再到政务品牌,品牌,见证并推动着青岛的文明演进,牵领着这座城市走向文明的步伐。
海尔、许振超,这对享誉全国的“双子星”,在岛城发挥着巨大的榜样作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和“个人创一流业绩、企业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的“双学三创”活动中,活力迸发,“绝活”越练越多,出现了群星争灿的新景观。在一份十几页的青岛市专业技术能手申报明细表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行各业的骨干、尖兵的拿手“绝活”:水质检测“一测准”、中药调配“一抓准”、公交线路“一口清”……“双学三创”活动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诠释。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青岛追求卓越的品格相得益彰。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帆赛举办城市,为了体现人文奥运的理念,突出“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我市开展了“我是五环小蓝帽,我为奥运作贡献”、奥林匹克文化节等活动。“情系奥运,牵手文明”千名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从一句文明的话语、一个文明的举动做起,让广大市民置身于人文奥运的浓浓氛围之中。
CCTV中国最具活力城市颁奖词中对青岛是这样描述的:这座海边的城市,目光早已放之四海,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正携手奥运,将目标指向更高。
文明,在平安和谐中提升
文明是什么?有人说,文明说来也很简单,简单到“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总会被一些人破坏,影响着城市的文明形象。
只有先“治”序,才能有秩序。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自2003年3月份开始,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了以“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三让”活动,树起了人性化道路交通管理新理念。统计数字显示,“三让”活动开展以来,我市道路交通状况大大改善,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仅仅数月,行人穿行斑马线等待率就从4%上升到25%。
长治久安,是文明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有金砖、有银砖,不如家中有平安”,古朴的民谣折射出百姓对安定、祥和生活的追求。
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平安青岛”的意见》及26个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创建“平安青岛”的工作思路。
2005年1月市统计局公布的“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了95.6%,连续两年保持了较高水平;市统计局对100家来青投资企业抽样调查,评价最好的是社会治安,比这些企业原所在地高出9个百分点。
温馨、和谐的社会风气正从“平安青岛”的基石上营造出来。
“和谐,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把青岛打造成富有人性、最适合人居住的“和谐之城”,已成为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心愿,和谐之美也正从点滴中呈现出来———
去年,全市发放养老金42.5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00万人以上。
每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南北差距”的若干突出问题,提出“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南北差距得到根本扭转”的目标。
今年4月29日,四方区首届邻居节正式启动。“邻居之间要多一点忍让,多一点关怀”、“说实话,如果没有邻居节,我一般不会主动去提醒邻居收衣服”……一句句真挚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是对和谐生活、和谐社会的呼唤。
……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正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今年3月做客人民网时所说:“和谐是青岛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经过我们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定会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独特、感人的乐章只是交响乐中最吸引人的片段。谱写好每一个“音符”,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这,应该是我们文明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