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沪铁青着脸,一身黑衣的朱广沪铁青着脸的时候很可怕,他在更衣室里大声说:“战术纪律!意志力!打不垮、拖不烂!你们还记得这支队的宗旨吗?”从10比0到2比0,对港澳特区人民代表队打进整整一打球没能让朱广沪满意,因为朱广沪感到了一种执行力的阻隔,对于一个希望把自已的思想像胎记一样烙印在球队身上的教
父而言,这不能容忍。
当朱广沪在走廊上对我提到这件事时,我突然想起两个月前在韩国大田,我对朱广沪说:有时间我可以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向你讲讲当初大戚当初沈祥福在观念和执行上与队员们发生矛盾的故事。记得当时朱广沪有些触动的样子,但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并没有时间对此进行交谈。
之所以突然要提起两个败军之将是因为朱广沪在同样的故事上出现了同样的火气,这并不是在虚妄预测朱广沪的前程,相反,我认为朱广沪有两个前任身上最没有的韧劲和城府(当然还包括他对现代足球近乎疯狂的追求),我认为朱广沪是目前国内教练中最适合担当国足主帅的人物,而且也是离成功可能最近的一个人物——但是当这场2比0之后,我必须提及历史,必须提及当初在戚务生、沈祥福甚至更早的高丰文身上都出现过的历史,这就是在漫长执教过程中——教练战术思想和队员执行度之间的消磨和抵触。多少年来,这样发自大脑的冲突从技术层面上导致了中国足球的坎坷——而且这已成为一个灰色规律!
位置!注意位置!孙吉你为什么不先回身佯跑再转身突破?前插!前插!后腰为什么不前插?注意,这不是朱广沪在昨天比赛中的呼喊而是沈祥福在去年十二强赛上的沙哑声音,但我们如此熟悉这样的声音,因为中国教练经常痛感长期在俱乐部就缺乏战术纪律的球员们无法还原自己的思想;我紧密采访了三任国足主帅,发现他们的很多苦恼都是一致的,比如说战术纪律,比如说意志力,比如说位置距离,甚至比如说后腰该前插还是该后撤这样的细节……“不幸的家庭总是相似,幸福的家庭各有不同”,在中国队身上我们必须篡改这句名言了。
当年大戚在讲述451的要领时,甚至急得向徐弘讲起了“当年我们的打法就像肉包子打狗,一个包子扔出去,进攻队员就会紧紧逼上去找机会”。不怪教练,也不能怪队员,只能怪中国足球其实是想在一块菜地上要种出人参果来,有的东西急不得,有的东西只能寄望于收获萝卜而不是人参。
即使克劳琛,也度过了怎样难熬的一个6月!即使神奇米卢,也在云南高原上多少次为此不惑不解!
朱广沪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是一个优点,所以他在上任后取得不俗战绩也没有喜形于色(这在中国足坛少见),但这也是个缺点,因为他很可能因此打破因在低档次青训环境只会用一种方式踢球的中国球员的习惯。当天长日久,这样的“打破”会让自己无比之累。我想起去年的3月3日中国国奥输给韩国后沈祥福一句哀叹:“他们怎么就不从内线铲断那个单刀呢?我要求多少次了!”
未来的国奥将很可能由荷兰世青赛的中青队担纲,从个人角度我很喜欢这帮“85后”能用一种很具灵性的方式踢球,他们叛逆了传统中国球员的思路——但在这场比赛中,他们没能按照朱广沪的战术纪律来踢球,而是按照一种个人化却缺乏效率的方式在表演,因此失误多,场面混乱。
这场球的意义不在于是否从“7比0”到“2比0”,而是朱广沪怎样把战术纪律烙在这支队伍身上的问题。中青队是一支有灵性的队,而朱广沪却要在坚持个人特点的基础上打造“现代整体足球”,推崇切尔西和莫里尼奥的朱广沪不想得到一支只有灵性没有效率的队伍,他要得到的是一部战斗机器。
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场战争,但是一次艰难的灌溉,我们必须要服从一个人,就像当初要服从米卢,要服从克劳琛,这才是这支队最重大的工作。一个历史的教训是:当初沈祥福在为战术纪律苦恼时,阎掌门却组织着一系列的“足球风格发展研讨会”,当初戚务生在为451摸黑时,一大帮所谓领导所谓专家开始为他左指右点,并最终酿成了“换李铁”这样的悲剧。
朱广沪任重而道远,这支国奥队和国家队不一样,因为后者是由“健力宝系”组成班底的,球员们对于朱广沪的思路了若指掌而且坚决执行,但以中青队为主的“国奥队”却是师承复杂,而且对于朱广沪并没有郑智、李玮锋、李铁、孙继海这样的知遇之恩。
中国足球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所以朱广沪的火不得不发。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