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回“轴承”辐射百余邻居 哈尔滨一居民捡回家的一根放射性金属棒酿惨剧,辐射事件已导致一人死亡
新闻核心
10月20日,在哈医大一院住院达3个月的崔某因医治无效死亡。她是哈尔滨市“7
·13”辐射事件的第一名死亡者。 崔某并不是“7·13”辐射事件惟一的受害者,她生活的建国北头道街8号附近114名居民在随后的调查中接受了检查,已经查明有5人身体指标有所改变,而在事故中受到辐射的两名小患儿赶赴北京接受进一步检查……
这一切,只是因为住在建国北头道街8号一楼的白某,无意中捡回家的一根类似“轴承”的金属棒。
突发怪病确诊祖孙受辐射感染
今年3月,哈尔滨的隋丽荣和丈夫徐元海开始装修新买的住房,13岁的女儿徐弘没人照顾,就被送到了哈尔滨市建国北头道街8号楼的奶奶家。
6月24日,徐元海突然接到82岁的老母亲打来的电话:“出事了,徐弘的手肿起来了。”此后,徐弘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双手起泡、溃烂,经医院检查,血小板和白血球值很低。徐家的亲属发现,徐弘一住院病情就减轻,可回到奶奶家住上一阵病情就加重,几经反复。
7月初,徐元海的母亲崔某也突然发病。7月8日,小徐弘和奶奶一起被家人送到了哈医大一院。7月10日,医院给两名患者双双下达了病危通知。医生在对两人全面检查后诊断认为,她们都患上了“骨髓造血受抑症”,该病症只有受到辐射感染时才会出现。
于是,徐元海夫妇找到了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7月13日,工作人在徐弘的奶奶家所在楼房一楼的锅炉工休息室里(即白某一家人的住处)找到了放射源———一根类似“轴承”的金属棒。
会诊病情请来国内权威专家
据了解,本次事故共造成4名发病患者,分别是徐弘、崔某、一楼住户白某的妻子和儿子星星(化名),还有114名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
发现病因后,医院开始给住院的祖孙俩对症下药,一楼住户白某的妻子和儿子也紧急住院治疗。7月14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国内治疗放射病最权威的医院)的几名专家赶赴哈尔滨为几名伤者会诊,确定徐弘、崔某为重度极限期骨髓型放射病,可以进行治疗。
半个月后,徐弘和星星的骨髓功能被激活,崔某和白某妻子的病情也稳定下来。9月初,两位孩子的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
赴京治疗光检查就做了一个月
由于放射病会反复,9月26日,两位小患者在家长的陪伴下赶赴北京307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徐弘进京之前,记者曾到病房里看望过她。当时坐在床上的徐弘脸上一片茫然,手已经消肿,但半个指甲仍是黑色的。她妈妈隋丽荣说:“现在孩子连背书包的力气都没有,在花坛转一圈就虚脱。”
13岁的徐弘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事发至今她没洗过头,也没梳过头。隋丽荣在一边说:“我们一碰她的头发她就哭,她自己说,就算是看着头发一根根掉光,也不能被一次洗掉或者梳掉。”
10月25日,记者通过电话与远在北京的隋丽荣取得了联系。据她介绍,检查做得非常细,两个孩子在北京待了近一个月检查还没做完。到北京后,徐弘的身体指标稳定,但脸和身上起了一些包,正在做切片检查。
一位医生告诉隋丽荣,徐弘将来发病的可能性相当大,也许10年也许20年,所以要尽量推迟发病的时间。隋丽荣说,这次会诊检查之后,也不算治疗终结,徐弘已经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档案,专家会对她进行终生的跟踪随访。今后,徐弘每年至少要接受两次骨穿和三次血检,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检查的次数。
在孙女病情好转的时候,82岁的崔某于10月20日13时许离开了人世。在崔某的死亡诊断上写着,“放射病,骨髓型极其重度”。
家属介绍说,两个孩子去北京的治疗费用和崔某老人的丧葬费都是由政府垫付的。
两次检查5人身体指标有改变
“7·13”辐射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府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哈市公安局、卫生局、环保局以及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等部门介入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按照辐射规律,有关部门确定了8号楼以及两侧单元楼居民当中的114人为受辐射人群,参与身体检查,其中包括孕妇和多名儿童。建国北头道街8号楼是一座7层的建筑,1994年入住。记者在现场看到,白某一家人住的锅炉工休息室位于一单元的楼梯口,是居民们上下楼的必经之地。
7月30日,114名居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9人的体检指标有改变,在这9人中有4个是不足10岁的小孩,最小的只有15个月。
8月20日,114名居民接受了第二次体检。结果显示,仍有4名儿童和1名老人的指标有改变。据介绍,这5个人也在国家的相关部门建立了档案,今后会接受不定期的放射病检查。据《生活报》编辑整理
记者探访
辐射悲剧本可避免
近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见到了一楼住户白某。事故发生时,白某并不配合技术人员的工作,并与徐家人发生了争吵。事故发生后,他被警方拘留接受问讯,记者见到白某时,他被公安局释放不久。
白某说:“这一段时间我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总觉得对不起别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赔不起呀。”
据白某在公安机关回忆,今年5月中旬,他陪一个邻居到小区内的锅炉房去捡木板,在煤场发现了一口袋废金属零件,其中就包括这根像轴承的金属棒。
白某把这堆零件捡回家后放在了橱柜后面,此后一家人与放射源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白某的妻子和儿子住在橱柜正上方的吊铺上,距地面不到两米。采访时,白某的妻子和儿子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相当虚弱,而白某却看不出一点得病的迹象。白某说:“我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东西是我捡回来的,我的接触时间最长,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
据白某介绍,放射事故在发现之前早就有预兆。他的妻子6月份的时候双手指甲变黑,儿子经常无缘无故地肚子疼。白某说:“如果我们了解相关知识,可能就不会酿成这么大的危害了。”
专家说法
百姓无辜责任都在管理
辐射专家:防范辐射事故应该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责任
在“7·13”辐射事件情况通报会上,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的工程师郭伟华介绍了已查明的事故情况。
在本次事故中对居民们造成辐射的放射源名为铱-192,主要用于焊接等领域,是一种工业探伤用的放射源。工作人员查到时,它的放射强度已经较弱了。根据放射源不断衰减的原理,经过计算可知,含有放射源物质的产品出厂日期应该在一年半以前,可能已经接近报废。记者采访了参与“7·13”辐射事件处理和调查的相关各部门,想了解国家关于放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但均遭拒绝。哈尔滨市公安局的相关负责人称,放射源丢失的真正责任人查清后,他们将统一向社会发布消息。
据了解,国家对放射源的控制相当严格,出厂时有编号,使用和报废都要形成档案,全国只有两家企业生产类似的放射源。
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核能工程学院的辐射专家曹欣荣教授认为,防范辐射事故应该是管理部门的事,国家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那些寄希望于老百姓加强防范意识的要求有些不现实。因为视力所及就已经被辐射到了,进行防范属于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