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卓力摄 | 既不可为了面子伤着孩子
也不能一味姑息迁就孩子
&nb
sp;上个星期的一天,院里两个上小学的男孩打起架来,一个把“对手”的眼镜摔碎,另一个把“敌人”的头发揪下来一撮。不一会儿,两个孩子的母亲接踵赶到事发现场,一个把自己的孩子紧紧搂住,用手指着对方孩子破口大骂,孩子也跟着骂了起来;另一个母亲二话不说,扬起手就给了自己的孩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孩子“呜”地哭出了声。最终,这场“打架风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认为,这两位母亲对待孩子打架的态度都不能算对:一个对孩子过于迁就,一个对孩子过于苛刻。被过分迁就的孩子,下次还会盛气凌人地去找人打架,反正打不过也有老妈做后台;而后者对孩子的教育失于简单粗暴,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表面上能让孩子规规矩矩,看似听话,实际上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承受这种“棍棒教育”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胆小而懦弱,天上掉下来一个塑料袋,也怕脑袋被砸破。
孩子打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两个孩子扭打到一块儿了,肯定打架的双方都有责任,如果仅仅简单地护着孩子,或者教训孩子,都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对打架的解释,根据孩子的“呈堂证供”,决定对孩子批评的量与度,如果打架是孩子挑起的,对他的批评就要严厉些,不仅要对孩子打架加以斥责,还要督促他对其他不好的行为加以改正。如果打架是因为孩子受了欺负,或者其他孩子得理的原因,就只批评孩子打架即可,再教会他采用“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批评孩子时,切不可为了面子,伤着孩子;或一味地姑息、迁就孩子。处在学龄前期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打架总是在所难免的,正所谓“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不打架的孩子,在成长的经历上也会有所欠缺。对于一般的孩子,偶尔打一两架,只要加以不温不火的批评,就完全可以让他们改正过来;而对于三天两头就打架,或者在打架中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孩子,则要拉下脸来,严厉地加以批评。无论孩子打架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不应对孩子动拳动脚,因为当孩子挨打后,他会更觉得拳脚、暴力可以解决一切,从而不断地制造“下一次”。因此,教育打架的孩子,一定要视情况不同分别对待,以批评教育为主,既不能迁就,也不能苛求,更不能动拳脚,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一点心得。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