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位成功女性,多次向公益事业进行大额捐款,留下的名字都是“微尘”;
当地媒体全力寻找,但她始终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只是仍在默默地奉献爱心;
在她的感召下,青岛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微尘”,“微尘”已经成为响亮的公益品牌——
10月16日,“微尘”获得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
之星的消息传到青岛时,“微尘”的朋友为她准备了一场小型庆祝会,但直到这场庆祝会结束,“微尘”也没有出现。
后来,她平静地对朋友说:这个荣誉并不属于我,而是属于每一位充满爱心的青岛市民!
“微尘”是谁?她至今也没有在公众中亮过相,也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和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在就“微尘”获公益之星一事给青岛市民的信中这样说:“微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群体,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精神符号,也是一个诠释爱心的公益品牌。
如今,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已经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作为城市文明的精彩记录,其所有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
神秘“微尘”捐款走进公众视野
在微尘参评公益之星的推荐材料上提到,“微尘”的善举首次引起青岛媒体关注是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时。而记者采访发现,早在此几年前,一位神秘的女士就已经在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向青岛红十字会进行过大额捐款。
在青岛红十字会,记者看到了“微尘”一笔又一笔的捐款原始记录:“微尘”在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一直由朋友代劳进行匿名捐款的‘微尘’,之所以引起青岛各媒体的寻找热潮,完全是一个偶然。”青岛市红十字会的陈敏女士讲述了“寻找微尘”过程中至今还不为人知的故事。
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青岛市红十字会通过媒体发出了为灾区人民紧急捐款的呼吁。当时,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青岛市红十字会,替朋友向灾民捐款5万元,而留下的名字又是已多次进行过大额捐款的“微尘”。由于当时负责开具收据的陈敏正在外组织义卖活动,在工作人员再三请求下,这对中年夫妇只好留下一个手机号码。
就是这个手机号码,激发起媒体揭开“微尘”神秘面纱的好奇心。
媒体寻找热潮引来千万“微尘”
虽然有了这个手机号码,但多次联系后,接电话的都是“微尘”的朋友,明确表示“微尘”不会露面。
“微尘”的神秘牵动着人们的心,“微尘”的爱心更感动着所有的人”,青岛一家媒体的记者这样描述寻找“微尘”时的情景。
《2005请你找神秘“微尘”》至今仍是青岛新闻网论坛里最热的专题,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有一位网友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向这位神秘人敬礼!有的网友说:“微尘”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市民就该尊重她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默默祝福她吧,今后不愿留名的捐献者都可借用“微尘”。这个建议,被众多充满爱心的青岛市民接受。
记者在青岛红十字会的捐款记录中看到,在“微尘”开始被广泛关注后收到的434笔社会捐款中,不露姓名的占一半,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义进行个人捐款的占到了十分之一多。
“‘微尘’虽然没有找到,但‘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称谓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青岛红十字会的陈敏说。
众多外籍“微尘”续写爱心故事
微尘的精神不但感动着岛城人民,连驻青的外国友人也加入到了“微尘”群体中,他们捐款救助十余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20名白内障老人,为红十字敬老院捐助轮椅10辆,捐款救助优秀红十字青少年44名,捐赠价值15万元衣物,救助白血病患者……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山东省红十字会向在印度洋海啸募捐中捐款1000元以上的个人授予荣誉会员称号,青岛市符合这一条件的有86人,其中27人使用的是“微尘”的名字……青岛市红十字会一度想通过当地媒体寻找爱心人士,但“微尘”们都选择了沉默。
“虽然我有包括“微尘”本人和其他‘微尘’的电话,但他们都明确表示不愿在公众前露面,更不可以透露给媒体。”青岛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微尘”成为青岛无价公益品牌
知道吗?青岛大名鼎鼎的海尔品牌值626亿,青岛啤酒也过了百亿,你说‘微尘’值多少钱?告诉你,无价。”这是青岛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不难看出,“微尘”已经进入到了每一位青岛人的灵魂深处。
青岛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征集“微尘”标志,共收到设计方案50余份,而令青岛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意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都在关注青岛的“微尘”,黑龙江、上海、山西、陕西、四川、北京等地的设计方案也寄到了岛城。经专家初选和社会公开投票评选,最终选出了青岛市民心中的“微尘”标志。
设计整体以五颗手牵手的五角星代表不同的人群手手相连,互相帮助,汇聚成一条充满爱的纽带,“微尘”虽然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但每一个个体汇聚到一起就能编织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五颗星采用五大洲的色彩,寓意“微尘”精神将成为世界的精神。
如今,青岛市红十字会今后组织的所有募捐活动,全都冠以“红十字微尘行动”,将“微尘行动”打造成岛城公益事业的一个“名牌”。
“微尘”公益品牌承载爱心无限
2005年6月1日,青岛市红十字会推出首批1000枚“微尘”徽章,每枚徽章的底价10元,不限上价。千枚“微尘”徽章义卖了20万元。
一位“微尘”拿10万元现金购买了10个徽章,救助1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青岛大学的一对夫妇往募捐箱里投了1000元钱,只要了一枚“微尘”徽章。他们说:他们的儿子22岁了,小时候因先天性心脏病做过手术,现在身体很好,他们希望这样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赶来投了50元钱,拿了5枚徽章。她说:这是同宿舍几名同学的心意。
6月1日的募捐活动取得成功,这更加坚定了青岛红十字会做大、做强“微尘”公益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在青岛红十字会内记者看到,带有“微尘”徽章的各色精美的义卖样品已经出炉,相信他们一定会受到爱心人士的欢迎。
献爱心不留名的“微尘”将永远名留岛城历史,如今青岛市档案局收藏了一切有关“微尘”的资料,这是建国以来该馆第一次整体收藏一项公益活动的资料。
对话“微尘”密友感知热心大姐
当微尘成为一个公益品牌后,“微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并不重要,记者始终也没有能够与她面对面地交谈。但经过多方努力,记者终于得到了一次与她的好友进行交流的机会。
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青岛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终于答应给记者一次近距离与“微尘”接触的机会。与记者电话交流的是“微尘”的好朋友杨女士,她最明白自己这位挚友的所想所思和所作所为。
“她是一位成功的中年女人。”杨女士告诉记者,“微尘”无论事业和家庭都很成功,有深爱着她的丈夫和女儿,他们对她捐款的事情自始至终都非常支持。
“她是一位永远低调的人。”当记者问,有一天“微尘”会不会走到公众面前时,杨女士非常肯定地回答道:“绝对不可能。”因为“微尘”多次表示,她所做的事情就像一粒尘埃一样微不足道,她不想成为公众关注的人。即使看到媒体在寻找“微尘”时的“狂轰滥炸”,她都能非常平静地面对。
“她是一位好大姐。她不仅仅是为受灾的人们进行捐款,在她身边的人,无论谁有困难,不管是自己的员工,还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她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她在朋友的眼中是位讲义气的大姐。”
本报记者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