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艺并不是网络游戏偶然的牺牲者,网络游戏商销售的就是‘沉溺’。我们将以公共利益的名义维权!”今天,青年作家张春良宣布:他已接受染上网瘾而自杀的少年张潇艺的亲属委托,将公开起诉网络游戏行业。
网游少年“飞”向虚幻世界
2004年12月27日,星期一,清晨。13岁的天津男孩儿张潇艺,
在网吧连续上网36小时后,选择了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
在天津市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一个曾经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这样夭折了。
从少年的遗体上,警方发现了4份绝笔,上面写着:“我有3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的……”
同时,这位少年还留下了8万字的网络游戏笔记《守望者传》。在今天出版的新书《在网路上狂奔》里,全文收入了这部网游笔记。作者以此警示世人:网络游戏不再只是游戏,它还可能“吃人”。
元凶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告诉记者,自杀少年患的是“网络成瘾综合症”。在该院开出的一份医学证明中说:“张潇艺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长期沉溺网络游戏最终导致自杀。我医院工作人员通过对他留下的网游笔记和遗书等资料进行医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张潇艺生前因过度沉溺不健康网络游戏,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综合症’。”
张潇艺的父母一直无法摆脱丧子之痛。他的母亲回忆说:“有时我和他说话,发现他没听到,直到我叫他,他才‘嗯’一声,然后迷惘地看着我,就像一个空壳。我知道,他的魂已经飞走了,飞到了网吧和游戏那里。”
张春良说:“网络沉溺就是心灵失控的一个典型。网络沉溺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力基本丧失的过程。”
公益维权已做好败诉准备
作为一家网瘾防治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张春良即将为张潇艺的死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公益诉讼。他本人创办了网络沉溺公共救助网,组织的网络沉溺公共救助志愿者队伍近2000人。
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网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近35亿元,200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但财富的真正来源是1430万中国游戏玩家,其中包括260万网溺少年。“公共利益不只是明确地与某一个人有利害关系,它与群众整体或整个社会都休戚与共,”张春良说:“网游无限制地发展,众多青少年耽溺其中,这就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据介绍,几年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国家烟草专卖局及24家卷烟厂提起了集团诉讼。这次诉讼最终没有立案,但最终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通知,要求各卷烟厂的销售网点必须标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字样,25家被告的网站随即也都出现了“吸烟有害健康”的标志。
张春良认为:“这是公益诉讼的一次胜利。”记者了解到,张潇艺的父母已经授权他进行张潇艺之死的诉讼官司,并且承诺将在诉讼时亲自出庭。“我已做好了败诉的准备。”张说:“但我相信社会不会漠视这场官司。”
63位家长授权发起集体诉讼
“网络游戏早已超出了它应有的功能,正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课堂拉到游戏的‘深渊’里。”崇文区法院的一名法官举出了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近两年他参与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涉及网络游戏而诱发犯罪的案件有20余件,占全部案件的17%。
“张潇艺并不是网络游戏偶然的牺牲者,网络游戏开发商是制造悲剧的元凶。”张春良一再强调说,“这次诉讼只是一个个案,是一名受害者针对一款游戏的诉讼。”张春良告诉记者:“我已经接受了63位家长、20余位网游受害家庭出具的授权书,下一步将针对网络游戏进行一场集体诉讼。”
张春良指责网游产业界对网游沉溺问题的态度说:“产业界应该说在一开始就没有以成熟的心态面对网络游戏带来的直接危害。而作为直接消费个体的青少年被诱惑陷入沉溺之后,则承担着自制力不足的责任而同样颇受非议。”
一名参与此次诉讼的律师也表示:“此次诉讼的更主要的目的,不是宣布商人的罪与罚,而是吁请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履行应有的义务。”
“要求整个网游产业承担应有的责任,是为了维护千万个生命的权益,而不是限制一个产业的自由。”张春良说。 (文并摄记者丁文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