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昨天上午,代号为“0939”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国务院决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两年来,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
“建设银行”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售价每股H股2.35港元,接近原定2.4
0港元的上限价格。面向全球发售264.86亿股H股,发行比例为12%,全上市,全流通。发行总金额约为622亿港元,折合约80亿美元,是今年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同时创下香港历来上市集资金额的最高纪录,也是中国企业上市集资金额最高;世界排行第八大规模的上市集资活动;自美国卡夫食品2001年上市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集资活动。
昨日,建行以招股价平开,随即升至全日最高位2.375港元,交投活跃,开市首30分钟成交额已超过44亿港元,全日成交额85.83亿港元,列大市十大成交额之首,占大市总成交额36%。
□反响
国际市场看好中国银行改革
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席吴长根指出:“建设银行作为中国四大银行的首个海外上市项目,而且为亚洲(不包括日本)有史以来最大型的IPO,投资者纷纷认为机不可失并积极参与认购。”
据悉,由于市场气氛好,投资者普遍积极认购建行股份。在路演期间,建行管理层更表现出色,使得机构投资者的总体下单率达到了83.7%,有30多家机构投资者的认购规模超过了1.5亿美元。
“这次建设银行IPO,为未来银行业的上市项目和中国金融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吴长根说:“建设银行成功上市的经验对中行、工行等上市极具参考价值。”
吴长根还指出:“建设银行的上市,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认可,并对其未来充满着信心。”他预计:“具有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公司推出的股票发行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追捧,我们预计未来一年中国将陆续有大型新股发行推出。”
“上市不仅为建行注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带进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技术,”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可能会使中国国有大银行发生一个非常积极的重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采访时说,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不仅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且将成为四大国有银行改革重大的里程碑。但他同时也指出,建行上市并不能够解决其本身存在的一切问题。
□思考
是瞬间的“兴奋剂”,还是持久的压力
上市的改革价值何在?如何保证上市不是银行改革的一针“兴奋剂”,进而形成持续的压力机制?上市之外,中国的银行业还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海外上市的背后,这些争论始终喋喋不休。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认为,大型国有银行的上市,并不是改革的目的,但却是推行银行改革的必经阶段,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上市可以改变国有银行预算软约束的机制。上市的透明度要求、国际审计、会计标准,对银行本身的管理压力非常大,尤其是透明度对银行审慎经营有实质上的影响,这是不上市无法达到的。
也有人认为,上市固然可以对银行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不能把银行改革的主要希望都寄托在上市上。过于仓促的上市会落入投机的陷阱。比如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个问题上,如果是为上市而招标,投资者的投机性就会比较强,改革的目的可能就达不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银行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中国的银行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海外上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但是不要把其威力看得过分大。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银行业正经受着强烈冲击,庞大的银行改革都等到上市后通过国内外市场解决,似乎对市
场寄托的期望过高。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留给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务之急和最关键的,在于尽快建立自身持续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