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者”走上岛城大学讲台
11人中有4人来自我市以外的高校和科研单位
本报讯 近日,省政府为首批36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颁发证书,其中11名教授将在我市4所大学上岗,占全省特聘教授的近三分之一。
我
市高校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的罗德海,海洋化学的杨贵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的薛长湖,水生生物学的张士璀;青岛大学眼科学科的王宜强,病源生物学的王斌,系统理论学科的陈兵;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科的郭庆杰;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学科的胡千庭,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的王新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韩燕波。
我省首批聘请的36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人员7人,来自省外高校和科研单位7人,外国国籍2人,平均年龄43岁,最小的仅有30岁。他们教育背景好,学术造诣深,36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20人28次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创新能力强,成果突出,36人共主持承担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21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33项,而且组织管理经验丰富,带团队能力强。我市首批聘请的学者有4人来自我市以外的高校和科研单位。
另悉,我省给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丰厚的待遇。在自然科学类方面,由省财政每年将分别拨给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和所带的学术团队10万元、5万元的岗位津贴,每年提供5万元科研补助经费。所在单位每年为所带学术团队提供5万元岗位津贴配套经费,每年提供15万元科研配套经费,5年间提供200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方面,岗位设置期内省财政每年给予每人10万元、所带科研团队5万元岗位津贴,每年为每人提供5万元科研补助经费,设岗单位原则上每年给予所带科研团队提供5万元岗位津贴配套经费,每年为每人提供5万元科研配套经费,5年间提供50万元岗位建设经费。
新闻链接
“泰山学者”的由来
泰山学者工程,源于2003年春天山东大学给省委省政府写的一封信。
山大在学科建设中深深地感到,学校缺少大师级的有开创性的学术带头人。以两院院士为例,山东大学现有5位两院院士,而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却分别有26位、20位、11位。在当今开放的环境下,引进外智是提高学术水平的一条捷径。但仅凭山大一家的力量,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感于此,山东大学给省委省政府写信,建议效仿国家实施的“长江学者”工程,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引进人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来信反映的问题,经过调研决定实施“泰山学者”工程,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200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发文,决定5年内在全省高校优势学科中分步设置100个泰山学者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100名特聘教授,组建400至600人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经过严格的审评,确定在全省11所高校首批设置40个泰山学者岗位。2004年11月向社会发布设岗名单,面向海内外招聘人才。2004年2月,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由高校扩展至其它领域,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在全省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分批设置100个岗位,招聘100名特聘专家,组建400至600名中青年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实施泰山学者工程分两个步骤,一是各高校、科研单位申请设置泰山学者岗位,二是按岗位招聘人才。(本报记者 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