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维修点少、费用高、耗时长,这是众多数码相机维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记者在连日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些问题背后实际横亘着销售商与维修商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关系,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数码相机生产厂家对于技术的垄断,以及数码相机维修企业对于高额利润的追逐。
在采访中,省城多
位数码相机驻济南分公司的销售商,以及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这么解释数码相机“维修难”的原委:首先,数码相机的技术含量和维修成本比较高。一般而言,建立一个数码相机的维修点,前期至少需要投入十万元以上去购置各种检测设备和修理工具。因此少有人会主动和这些数码产品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其产品的特约维修点。这就是数码相机维修点少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尽快收回成本、获得赢利,这些特约维修点不可避免地会在原本已经不低的价格上再次提高零件费和维修费。
最后,这些销售商们表示,这些“问题数码”产品,其问题并不是“个别型”的,而往往是“批量型”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镜头、主板和镜筒是数码相机最容易损坏的地方。而一个维修点一个月差不多要处理成百上千部问题相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一定能保证相应的零部件能够跟得上维修点的使用。相应的,这些数码相机一般都是产自国外,国内没有专门生产零配件的厂家,这些地方上的维修点需要通过定购的方式从厂家和总部获得新配件。物流的繁琐也导致了维修周期的自然延长。
不难看出,和国内一些大型家电企业不同,这些数码相机生产销售企业是把销售服务和维修服务一分为二来经营的。具体而言,一个个的特约维修点和这些销售商之间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商业上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作为数码相机的销售商需要通过售后服务———向特约维修点出售零配件来增加赢利;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商,他们也需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取利润。通过这样两步的利润转移,本来就价值不菲的电子元件,到消费者头上,价格就显得愈发昂贵。
一个镜头1000多,一块主板2000多……高价格就是这样诞生的。
同时,记者从省物价部门了解到,数码相机的维修费和零件费是由市场定价的,政府行政部门无权干涉。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但是市场价如此之高,是否合乎常理?
业内人士指出,数码相机的生产厂家对于技术的垄断是用户出现维修价格高等“维修难”的深层次问题。一般而言,一款数码相机上总是由不同专利技术的部件组合而成。像一些日系数码相机上面用的CCD都是索尼产的,镜头变焦都是采用尼康尼科尔的技术。这些数码生产厂家本身只拥有为数不多的核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零配件的销售上,商家的降价空间是有限的。
更为关键的是,商家垄断了核心技术、没有技术与之抗衡。使得这些高科技产品,显得非常神秘,消费者对技术不甚了解。落实到产品维修上,一个数码产品出现了问题,顾客只有通过也只能通过这些和销售商建立了特约关系的维修点才能够获得修复。因为不懂,在价格上、维修时间上,消费者只能对各个维修商们有一听一。(记者杨珂)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