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是山(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近一段时间,港澳游价格大幅跳水的促销广告频频跃居青岛各大报纸的醒目位置。对于大众旅游者来说,所推价格之低确实极具吸引力。按照旅行社的说法,此次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航空公司推出的淡季折扣机票的大力配合。
长期以来,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多集中在价格和新线路开发两大阵地,但由于缺乏有效规制,行业内“搭便车”现象十分严重,旅行社们一方面无奈地接受现实,另一方面却依旧将其作为竞争的“制胜法宝”,不但没有从纷纷扰扰的价格战中抽身,反而愈战愈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弥漫着十足的火药味。
不可否认,相较于其它的竞争手段,价格手段具有易操作、见效快等优点,低价可以在短时间内聚拢人气,通过薄利多销达到整体盈利的效果。但是,目前旅行社采取的低价策略充其量只能是短期促销行为,或是美其名曰的酬宾活动,始终无法上升到战略层面。针对旅行社未来的长远发展而言,价格手段的运用不是简单的价格比拼,所以,旅行社的注意力不应该只放在降价的幅度和形式上,而应是获取低价的途径。途径之一是旅行社的自愿让利行为———以盈利空间的缩小换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这也是目前旅行社多数采用的途径。途径之二则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方式很多,其中最理想的是通过谋求规模经济实现成本下降,从而将低价转换为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旅行社的生产程序并非流水线作业,原因在于其出售的产品是单项服务或组合服务,同时又具有需求弹性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旅行社经营中,规模经济的实现不同于一般性企业。如果一般性企业更注重生产等“硬”环节的话,那么,旅行社则更应该关注战略和管理等相对的“软”环节。
作为一类服务型企业,品牌对于旅行社的意义尤为重大。而且,品牌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因为服务具有不可感知的特性,为了规避风险,消费者选择重复购买的几率往往大于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而一旦某一个产品系列形成品牌,将会使其“涟漪”波及其它系列的产品或线路,这样可以节省大笔宣传促销费用,在不增加多余成本的前提下招徕消费者,扩大销售量。当然,品牌也意味着承诺。想起了许多旅行社曾打出“线路可以模仿,品质难以复制”的广告语。一日,打电话到其中一家知名的旅行社咨询一条线路,对话的内容已经记不起了,只记得接线员小姐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回答着我的问询,那一刻的心情,失望中同时掺杂着担忧。所以,品牌不是一句空洞的承诺,品牌产品加上优质的服务可以成就一个品牌企业,但是不能忽视了服务本身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隐患。
品牌的树立也许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旅行社结合自己的情况,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的捷径,比如战略联盟的方式———通过信息、客源、销售网络等资源的共享,既可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也可以节省支出,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和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人才问题。旅行社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的因素更大程度的影响着旅行社价值链上每个参与价值创造的环节,规模经济的实现也必然与人才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旅行社乃至整个旅行社业的发展,人才乃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要素。
期待着价格战能够以一种更加理性的状态存在———旅行社的竞争不仅能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其自身也能够早日摆脱困顿和迷茫,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