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晓波 报道
本报青岛讯 随着青岛亨达集团一举荣获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两项殊荣,青岛市民营企业又创建了5个中国名牌。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13个。名牌企业的崛起,标志着全市民营经
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发展民营企业8.1万家,个体工商户26.6万户,从业人员110万人。1-8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90亿元,税收94.7亿元,出口创汇57.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2.7%、28.8%和51.3%。“大、高、外”成为青岛民营经济的显著特征,直逼享誉海内外的国有企业。
青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四轮驱动”、民营为先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设立了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全市共修改调整了60多条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条文,在市场准入和资源配置上一视同仁。市委、市政府五大班子和28个市直部门分别联系40个重点民营企业,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市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网络。今年以来,青岛市新设立担保公司8家,总数达到29家。青岛市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会同金融部门促成14家银行与50多家民营企业签订贷款协议,对100多个项目提供25.4亿元贷款支持,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围绕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了人才培训计划,组织110多名民营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学习培训。设立青岛市民营经济大讲堂,邀请温州知名企业家来青作专场报告。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现场设立14个招聘专场,推出3.5万个岗位,有2万多人被录用。
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集中力量扶持100家科技型民营企业、100家规模效益好的民营企业、100家外向型民营企业、100家优秀个体工商户、100家投资青岛优秀企业。今年,民营科技企业承担计划项目平均数已占整个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总数的66%,科技经费占58.4%。青岛市民营企业已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12家。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融入集群发展。目前,基本形成的纺织服装、橡胶化工、农产品加工、机电、生物制药等五大民营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预计全年将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0家。
青岛在招商引资上坚持国内与国外并重,锁定国内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100强等知名企业。3月份,赴杭州、温州和泉州分别举办了项目推介会,共有46个项目签订合同或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达42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民营项目820个,投资额111亿元,同比增长35.6%,占全市引资额的65%。引进外资项目188个,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近3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