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05年秋季入学的所有大学新生都要建立心理档案;而日前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宣告成立,负责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咨询、评价和指导,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0月19日记者到驻济某高校采访,该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主任正忙得不可开交
,“往年开学之初最平静,可这个月已经有两例自杀未遂的事件了。”而另一所高校本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发现一名新生拒绝军训,拒绝与同学交流,属于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往我们还没发现新生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采访中,多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问题增多和程度严重两个特点。山东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吴少怡主任告诉记者,每年山大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凡有“疑点”的学生要进行面谈,这一人数正在逐年增长。去年调查显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有轻微心理困扰的高达25%—30%。她分析说,扩招使学生基数增加是一方面,而独生子女增多以及高校收费、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也使得大学生容易得“心病”。为此山大刚刚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更值得忧虑的是,尽管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谈虎色变”。“来我这儿咨询的校外学生有不少,因为怕被熟人知道,就舍近求远。”10月18日,山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佘瑞琴主任对记者说。记者看到该中心的一份咨询记录,不少外校咨询者名列其中。山东建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林心红教授也表示,各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前来咨询的只占了有此需求的一小部分,不少同学对心理咨询心存顾忌,有的即使来了对自己的班级姓名也是“三缄其口”。
就业压力增加与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学生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济南西部某高校一名男生,准备考研两三年了,临到报名时却说啥都不考了。过分的紧张、担忧,让他注意力无法集中,坐卧不宁,现在已退学在家,父母还得轮流看着。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心理、就业等方面都承受着比一般人大的压力,再加上他们很敏感,若选择逃避的方式,羞于向别人诉说,更容易诱发心理障碍。有个男生家里经济困难,但对他期望很高,他就感到压力很大,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就迷恋起了上网,结果功课不及格,被迫退学。
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不同的“焦点”。如大一新生集中在人际关系紧张、生活适应障碍等;情感困惑和考研等学业问题则困扰大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无疑将就业问题摆在关注的首位,压力也更多是来源于此。为此专家指出:心理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解决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主动向咨询老师求助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是敢于面对自我、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记者
徐静 高园)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