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日前的一份报告称,今年全年我国外贸顺差将超过1000亿美元,比2004年顺差320亿美元的三倍还多。面对可能产生的高额贸易顺差,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73%,降至2003年的37%。我国投资率比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却低出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立足内需”是基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方向性选择。众多信息表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四个方面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用“四把火”给消费市场升温,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把“火”:让农村消费“火”起来
[现状]农村消费偏“冷”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虽然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却是事实。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农民收入保持在4%至5%的增长,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直至目前的3.2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日前在总结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时坦言,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民增收难度正在加大。
[点评]有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收入不增,农村消费难火。“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是解决农民增收进而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有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率1.6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农村消费“难火”的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社会保障、消费心理等非收入性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回暖。因此,“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把火”: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
[现状]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
[点评]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可见,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专家认为,新的个人所得税方案即将实施,对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三把火”: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
[现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范围还不大,极大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点评]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
要增加消费,还应逐步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影响居民消费“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以解决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
专家指出,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百姓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四把火”: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
[现状]现阶段,商贸活动中以次充好、虚假销售等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花样繁多,屡禁不止,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还出现了高发势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抬头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点评]专家指出,良莠不齐的消费环境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并且成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完)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陈二厚 王宇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