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亮点解析 即墨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四个到位”、抓好五件大事、强化“三项措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亮点频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十名。
“四面入手”保障有力
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向环境竞争演化,即墨市从组织领导、规划指导、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四方面入手,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城市环境,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即墨市设立了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等5个专业工作组和机动车尾气、电镀行业治理等6个专项治理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八方支持的良好局面。聘请专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创模规划体系,并据此制定了《清洁生产规划》、《绿色系列创建规划》两部体现即墨特色的子规划,既立足即墨市情,又着眼创模指标和长远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
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单位签订“创模范城市责任书”,对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进度和要求等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制定完善了创模工作考核办法,并纳入对各镇、各部门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环保培训班、召开生态建设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生态意识,营造出了“创模”的浓厚氛围。
五件实事直击“软肋”
即墨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抓好“碧水、蓝天、绿化、宁静、洁净”五件实事,件件实事直击“软肋”,使城市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他们连续三年在城区实施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铺设城区雨污水管道128公里,整治污染点源75处;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污量大、污染纠纷集中的行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60多家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实施了全面达标工程,关停了2家电镀企业;启动了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同时被列入青岛市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通过治污、治河、绿化和景观建设,使河水变清、两岸变绿,成为城区的景观河。
从2002年以来,该市累计投资5.3亿元,新造林30.5万亩,使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7.59%提高到现在的28.32%;实施了以立体绿化为重点的城区立体绿化,高标准完成了青烟路、蓝鳌路综合整治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6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
同时,即墨市投资42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400吨、目前全省县级城市最先进的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在城区实施集装箱化和封闭容器化的垃圾收集方式;集中开展了占路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专项整治,三年来共查处乱贴乱画行为3000多起,清除非法小广告5万多处;对城区8条主要街道两侧的道路和65个城中村的主要街道进行了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清除垃圾死角,改善卫生设施,使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三项措施”蓄足后劲
“创模范城市”工作头多事繁,根据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即墨市又采取了企业入园区、多元化筹资、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三项措施,为“创模”工作蓄足了后劲。
一方面规划建设了多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市级工业基地,引导企业分门别类进园生产,以集中治理工业污染源,目前全市已有2696家内外资企业进入园区,占全市企业总数的51%。另一方面,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幅度降低了耗能大、耗水多、技术水平低的产业比重,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该市每万元GDP耗标准煤达到0.83吨,耗水达到35.26吨。
即墨将40%的城建资金用于生态保护与建设,同时坚持环保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注重借助外力加大生态投入。三年来,即墨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累计达15.8亿元,投资指数分别达到2.52%、2.99%、2.54%。
此外,即墨市还制定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质量改善、城乡绿化等各项工作,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1.5平方公里,矿山土地复垦率60%以上,改造中低产田16.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农用薄膜回收处理率92.8%;发展各类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46个,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33个。目前,即墨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生态示范区一类标准。(杨明涛张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