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玉文 通讯员 刘光远 韩冰 报道
本报莱芜讯 国庆前夕,莱钢大H型钢投产,为莱芜绿色钢城建设又添浓墨重彩一笔。莱芜市围绕做强做大钢铁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钢铁产业链的快速膨胀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莱芜市抓住宏观调控
机遇,砍掉一批钢铁产业链上的“土小”企业,大力压缩初级产品,着力发展高端产品,迅速延伸和拉长产业链,使钢铁产业在做大的同时越来越强。到去年底,全市钢铁深加工能力由2001年的60万吨猛增到300万吨。今年全市钢产量将突破1200万吨,其中深加工能力400万吨,占钢铁生产能力的1/3。
钢铁产业链的延伸拉长,对能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压力。面对水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莱芜市统筹考虑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靠政策推动和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突破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使钢铁产业链的发展与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加快建设“绿色钢城”,重点实施了城市、道路、河流、荒山、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投资4亿元对全市130多条河流、58个小流域、30座水库进行全面整治,今年又启动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3年投资3.7亿元,实施河道治理、污染防治、生态绿化、开发利用四项工程,把莱芜的母亲河建成集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和特色产业带。目前,莱芜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全市城乡绿化覆盖率达31.4%,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他们投资2.9亿元治理重点污染企业24家,严格落实环境污染“一票否决”制度,拒批18个总投资20多亿元的污染项目。扎实到位的措施,使“绿色”与这座快速崛起的钢城连为一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相促进和良性循环。今年1—6月,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利税和利润、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