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洗牌的时候到了!"对于时下的青岛旅行业来说,此话绝非空穴来风。
2006年,中国旅游将全面向外资开放。拥有雄厚资本、丰富运营经验及行业资源的外资旅游企业即将全面进入内地争夺资源、分流入境市场客源;国内旅行社之间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旅行业迈入"薄利"时代;消费者"自助游"热情高涨、在线旅游方
兴未艾……
显然,无论"安内"或是"攘外",旅行业的战事已经提前打响!
每月诞生5家,关闭两家
今年前8个月,青岛旅行业以高频度的开与关,创出历年旅行社经营之最,也使人从中窥得旅行社自身经营之"累"
不可否认,自1958年青岛第一家旅行社---华侨旅行服务社诞生以来,青岛旅行业机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业也从单纯接待业务演变而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并且竞争性越来越强。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关注的,与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旅行社业的发展已渐入困境,尽管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努力保持利润水平,但它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青岛市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
近几年,青岛市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但此情形下,整个行业的走势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型旅行社"式微"。目前,青岛市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似乎步入了一个平台期,业务增长放缓,创造、争夺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下降,这迫使它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确保传统市场份额市场中,结果更无暇顾及新兴市场,最终形成一个无奈的恶性循环。
与此相伴随,整个旅游市场呈现出的是"诸候混战"的无序场景。"式微"的大旅行社左右市场的能力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下降,人们期待中的这些大社应该承担的"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只能是镜花水月。结果,市场的无序成为困扰青岛市旅行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
这种状况下没有赢家。大社自身不能避免这种市场无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此同时,在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面前,中小旅行社发展也注定难有起色。一般来说,旅行社利润率应在8%-10%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岛市现有291家旅行社中,绝大多数的利润率仅为5%。也就是说,如果旅行社所推出某旅游线路卖价1000元/人,旅行社只赚游客50元,如果再扣除所得税,旅行社所剩净利润便微乎其微了。
"价格炸弹"几成惟一竞争武器
在利润悬崖边行走的旅行社,似乎正在克隆彩电业曾经的悲惨命运。服务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手段的单一,已经使这个行业"泥潭深陷"
在青岛市,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而由于旅行社产品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加上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同时,促销的乏力,也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可以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而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他顾客来源,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以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超低价"东南亚旅游为例,其中不乏廉价航空进入中国带来的交通成本降低因素,以及"价格拆分"之类的技巧,但旅行社之间"互投炸弹"、"抢风头"的造势行动还是引发"价格战"的主要原因。以至于今年早些时候打出本地市场最低价"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11日2980元"的某旅行社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边感叹"这真是低于成本价格",一边惋惜"出手太晚,市场反应不够轰动,没有吸引足够眼球"。目前,这种由中小型旅行社发起的"价格战"在海南游、港澳游,甚至高端的欧洲游线路中已经蔓延开来,致使部分大型旅行社也开始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市场竞争不可避免,"超低团费"、"零团费",甚至"负团费"等宣传手法短期内能起到轰动效应。但盲目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游客、旅行社、景区全都"有苦说不出":旅行社利润减少被投诉增多;游客因为被迫加入的自费和购物项目而难以享受到旅游的乐趣;旅游目的地则因为市场混乱,甚至"廉价"形象而在经营、品牌等方面蒙受损失。
面对利润日薄西山的境地,面对游客的强烈反感,许多旅行社都在反思"低价竞争"的策略是否还能适应当前的国内旅游市场,并采取了一些与主流"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推出所谓"纯玩团"或"深度游",但在市场上却难以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自助游"勃兴带来更严峻挑战
有专业人士分析,目前旅行社最需要的不是在价格竞争中找出路,乃是如何重新定位,如何应对席卷大江南北的"自由行"、勃勃兴盛的"在线旅游"两大"劲敌"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游客旅游经验的日益丰富、旅游品位的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的组团游事实上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出游要求,自助游、自由行、自驾车游不断升温,且愈演愈烈。
如果说,"自由行"客人的增多,让旅行社多少感到无奈,那么,"在线旅游"的风起云涌,却让旅行社感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今年5月13日,某旅行社状告携程不正当竞争案在上海再度开庭,依然没有宣判结果。先暂且不论携程网在酒店、机票、自助旅行的在线预订是否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对于携程网所瓜分的国内大众和商务旅游市场的份额,旅行社始终是"耿耿于怀"的。仅在2002年,携程当年的酒店预订收入达9000多万元,机票预订收入400多万元,此后每年携程网都在以300%的速度发展和扩张。而在"五一"、"十一"的黄金周,无疑携程类的旅游在线服务商是旅游市场最大的"赢家",与此相对比的却是全国旅行社遭受着"七年之痒",在占有率仅5%的旅游市场上拼价格。当旅行社在心疼被"携程们"瓜分的市场时,有没有想过:没有携程,难道旅行社会过的更好吗?
网络的发展趋势其实已经告诉旅行社,没有携程网,还有易龙网,没有易龙网,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网站经营着与传统旅行社相类似的业务,而传统渠道留给旅游电子商务公司的95%的散客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此,曾有业内人士预言,"一旦旅游市场全面开放,网络旅游迅速成熟,那么,全国现有的数万个大小旅行社90%将不复存在。以自订行程、自助价格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旅游将会在未来的3-5年间成为国人的旅游主导方式。"似乎是有点危言耸听,但也不是全无理由。
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
旅游业经营者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需要做小、做精,最终形成少数大型组团社继续做大,在业界扮演着"批发商"的角色,成为创建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的旅游基地连锁企业。更多的中小型旅行社则分散化、专业化,以一条或数条特色"专线"的深度开发和从"批发商"手中"包团"的经营为主,以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当然,就今年而言,传统旅行业仍占有90%的生意,预计两年以后,也会占到70%以上的生意,所以旅行社不会立即消失。但有个假设,即传统旅行业必须适应新环境而做适度的转型。传统旅行业的优势,在人与人的面对面服务,如果面对面的仅是售票,那就不能与网络相比。所以,如何维持传统的优势,又能开辟新的领域,应该是青岛市旅行业思考的方向。
而在网络时代,只有"师夷长技"才能"以制夷"。旅行社也只有掌握网络,才能利用网络占有更大的市场。但是否拥有网站就可以在网络中收获黄金呢?看看当年各大网站"烧钱"时巨额的推广经费,旅行社应该会明白,靠单个旅行社微薄的广告费推广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时代是微不足道的。当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时,也许才是旅行社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
旅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但只要存在竞争,市场就不会轻易出现垄断。
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下,旅行社经营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特长,以个性化产品和特色营销方式寻求发展空间,开发"商旅服务"、"在线旅行社"、"自助游"等代表旅游业发展潮流、时尚的产品。旅行业经营者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需要做小、做精,最终形成少数大型组团社继续做大,在业界扮演着"批发商"的角色,成为创建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的旅游基地连锁企业。更多的中小型旅行社则分散化、专业化,以一条或数条特色"专线"的深度开发和从"批发商"手中"包团"的经营为主,以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由于旅游群体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旅行社和旅游网站各具优势,在互相竞争的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
不同业态共存共荣,原本就是任何行业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
来源:青岛日报24/10 (记者 林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