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今天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农业“十一五”规划研讨会上,我市提出的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到2010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30元以上,年均增长8%;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建设三大农业经济板块:一是提升中心区。主要依托城市技术、资金、人流密集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建设农产品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二是做强近郊区。主要依托近靠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观光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三是突破远郊区。主要依托农业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粮食主产区。
抓好“十大工程”,搭起建设现代农业的大构架。“十大工程”是:
——粮食安全工程。坚持400万亩基本农田、粮食总产210万吨、粮食储备24.5万吨“三条底线”不动摇,确保全市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规划建设20万亩标准良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00万亩,优质粮饲兼用玉米100万亩。
——品牌蔬菜工程。突出发展设施菜、精细菜和名优品种,建设五大保护栽培基地、四大出口创汇基地和30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实现蔬菜产业的优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
——高效生态渔业工程。重点开发优势渔业、特色渔业,建设13万亩具有鲜明特色的渔业养殖基地。
——农业产业化工程。“十一五”期间,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达到200家。全市专业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镇的比重分别达到30%、50%、70%,有80%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基地26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3个,全市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各类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标准。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南部山区“农家乐”污染治理工程、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三处大型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示范推广100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继续抓好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1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
——农机装备优化工程。立足我市实际,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8%。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重点抓好50万亩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十五”提高10%至20%。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期间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省定贫困线标准。
——农业外向型工程。依托优势产业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创汇能力强的产业,壮大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企业,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十一五”末,农业外向度提升30%以上。
(记者 杨镇 实习生 高峡)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