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播放了著名女记者张泉灵利用30分钟时间采访京城第一位“男护士长”———北京朝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杨磊的专题节目。其后,国内20余家大型网站进行了转播。
“男护士”本就令人耳目一新,“男护士长”更让人感到新奇;尤其是这位不被世
俗所扰并创出一番业绩的“京城新闻人物”,来自于孔孟之乡的济宁卫生学校。
记者利用“十一”黄金周旅游的机会,采访了这位为家乡争光的帅小伙。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浸润肺腑的清风、满目的金菊红叶,还有眼前这位英俊干练的小伙子……谈及自己取得的成绩,杨磊谦逊地说:“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济宁卫生学校,是可爱的母校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
今年24岁的杨磊,2001年毕业于济宁卫生学校特护专业。“1997年9月我迈进校门,还不清楚特护专业是一个什么概念。全班58名同学中,有21名男生。等大家了解到自己毕业后就是照顾病人的‘男护士’时,由于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不少男同学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然而,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中,我们这些未来的‘男护士’,人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升华,并渐渐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仰望着朝阳医院巍峨的病房大楼,杨磊的思绪进入了甜美的回忆中。“现在看来,我们济宁卫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以及教育、实践方式,都是适应于社会需要的,为我们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7月,身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宣传部长的杨磊,被任命为实习队长,带领62名同学来到济宁附院。2001年8月8日,杨磊通过笔试、操作等考试,顺利进入附院工作。
“附院在我们济宁是综合条件最好的医院之一。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我如饥似渴地向老同志学习,不仅掌握了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操作,在心灵深处,进一步增强了精心护理危重病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期待着能够得到去上级医院进修的机会。”
2003年5月,工作出色的杨磊被安排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监护病房进修。这时,肆虐的“非典”幽灵正猖狂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朝阳医院又是收治“非典”疑似病人的重点医院。在这个时刻经受生死考验的特殊的阶段,杨磊不畏艰险,冲锋在第一线,并得到了北京呼吸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和ICU主任曹志新教授的指导,业务水平又有了长足进展,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4月,朝阳医院京西院区ICU病房扩展,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监护设备,急需技术过硬的护理骨干,曹志新主任想到了杨磊———这位已进修回院的山东小伙,便向他发出了热情的邀请。面对这梦寐以求的机遇,杨磊毅然告别父母,远离家乡,来到曹志新主任的身边,并很快被推荐为护士长。
“作为一名男护士,你在病人面前尤其是女病人面前是否感到工作不便?”面对记者的提问,杨磊微微地笑了,“没有什么不便,与女护士相比,则有着更多的优势。第一,男人的体力强壮,精力旺盛,家务事少,工作中精力更集中。第二,男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尤其是护理那些危重病人,面对那些死亡的病人,能够应对自如。第三,思维方式不同。比如在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上,男人不拘小节、谦和忍让,一旦发现问题,号召力强。”杨磊笑了笑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男同志与女同志一起工作,还能彼此激发工作热情。正如我们家乡人所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们同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做好护理工作,关键还是要有精湛的技术、慈善的爱心、崇高的责任心。要用我们精细的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或延续病人的生命。比如吸痰管插入的深浅、吸痰时间的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感情沟通,等等,都在验证着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
瑞典60多岁的凯瑞夫妇来中国旅游,凯瑞突发疾病,肺部出血。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杨磊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关爱凯瑞,接便、翻身、按摩、喂水,细致入微。凯瑞夫人含泪对翻译说:“我们终生不忘这位叫杨磊的中国青年!”
在ICU病房,杨磊成了一名金牌护士,很多病人点名叫杨磊来护理……
采访结束了。沐浴着金秋灿烂的阳光,记者心中发出无限感慨———杨磊,你不仅在为家乡人民争光添彩,同时也以自己艰苦的实践,在护理领域内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兴业之路!(完)(记者
张伟)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