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体在2005年度诺贝尔奖一个个揭晓之际,“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国际委员会”举行的“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也在进行:中国区108名候选人中,包括河南省的高耀洁教授和环保大使田桂荣(10月15日《东方今报》)。 俗话说,没啥想啥
。这话一点不假。中国的飞船都上天6次了,惟独无缘和诺贝尔奖接触。名利心是诺贝尔奖最忌讳的东西,可咱们的名利心偏偏驱赶不走。于是乎,为名所累的那股心劲,用急煞人、愁煞人来形容,不算过分。怎奈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的专家缺乏“同情心”,我们干着急没办法。不过,那些骗子们可是蛮善解人意的。咱们不论缺什么,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地给咱补什么。不就是没有诺贝尔奖吗?好办,咱自己评还怕实现不了零的“突破”?当然,诺奖不比一般的“国际大奖”,评奖组织的冠名得洋气一点。于是,奖项缩小,“和平奖”的科技含量不大,被选中自评的惟一奖项;名称挺大,还是“国际委员会”,别让全球小看这个“诺贝尔和平奖”。于是,连一个村妇搜集废旧电池有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区的被提名者。乖乖,仅中国区就有108名被提名者,全世界累加起来,竞争该有多激烈啊! 上当的女教授想退出“诺贝尔和平奖”的被提名者行列,都非常困难;这个“国际委员会”中国区的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的副教授韩晓宁女士,居然是假冒的;评奖要收取代表的赞助费,这些破绽百出的伎俩,居然屡试不爽。骗子可以不懂诺奖的评选程序,把标准的“个人自荐”变成“单位推荐”,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为有组织公章推荐,可信度可能更高些吧。 媒体不是没有警告过该组织的诈骗嫌疑,却挡不住一个个知名女士被网入“诺贝尔和平奖”的笼子里。等到10月7日真正的诺贝尔和平奖揭晓了,这个“民间诺奖”还在评选,并且不许被提名者退出…… 连诺奖都敢评,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我在想,在这个“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国际委员会”在中国兴风作浪的时候,既没见别的国家有类似的骗子在活动,更没见咱们的公安部门给予应有的关注。假如这个组织刚一露面,公安部门就进行调查、核实,还至于让骗子们任意为之?刘海明相关报道见今日7版《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