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六”一起心跳 ———青岛科研人员发射现场归来谈感受
本报记者张子倩
从“神五”甚至更早开始,驻青科研院所就与我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便是一支“主力军”。昨天上午,记者走
进该所,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前天晚上刚刚从发射现场归来的原普副所长以及其他几位科研人员,听他们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一直是我国无人和载人飞船发射、运行和回收的重要参与者。2003年“神五”发射成功后,国家隆重表彰9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参研单位,电波所在全国3000多家参研单位中脱颖而出,名列其中。此次,原普和其他几位科研人员是应邀专程赴酒泉发射基地,提供相关技术保障工作的,因为那里有该所研制的一批仪器设备。
“12日早上,我们来到距‘神六’发射点3公里以外的开放区,那里聚集了差不多一万人,场面十分壮观。当‘神六’点火升空的时候,周围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我感觉自己都快被淹没了。”原普回想起当时的感受,语速明显加快了。“很激动,因为从‘神一’开始我们所就参与其中,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作为驻青科研单位代表能够到现场参观发射,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据科研人员介绍,电波所在此次“神六”发射运行和返回过程中,主要承担三方面工作。一是负责空间环境保障,对“神六”飞行的空间环境进行24小时监测,为北京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短波通讯保障,宇航员在天上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地面与海上船只的通话等等,都在保障范围之列;三是地面定位搜救。在主、副着陆场以及海上船只上,共有该所研制的40多台套设备运行。与“神五”发射时不同的是,根据上级指示和实际需要,这次他们对设备的软硬件进行了较大改进,使得系统定位更加准确,可靠性更高,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发现返回舱着陆点,并向搜救队伍发出搜救指令。
原普透露,该所在舰船上工作的6位科研人员已陆续返青,而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工作的人员,要等“神六”返回舱成功回收后,才能结束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