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0日起国内各医院和药店对22种药品实行降价。但福州一些药店却采取“软抵制”的办法,使消费者难以得到降价的实惠;广西南宁市的多家医院仍按原价销售降价药品;武汉各零售药店普遍反应冷淡,各大医院早已有了应对之策(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经销
药品的药店当然是药品降价的直接“受害者”,所以它们自然会采取“软抵制”的办法,或者不降价,或者拒绝供应降价药,使消费者难以得到降价的实惠。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药品花销最多的还是在医院。统计表明,超过80%的药品通过医院销售。有了前几次药品降价的经验,各大医院早已有了应对之策。一些医院降价降的是给医院的供应价,零售价不降,实惠不是被患者而是被医院得到。通常的做法是,医院为了减少利润损失,就尽量少用这些药品,而以其他具有价格优势的药品替代。 为什么会出现药价虚高?为什么前16次的药品降价都陷入了“政府不断降低药价,百姓的医药支出却节节攀升”的怪圈?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医院的经济收入渠道主要有3条:财政投入、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差价收入。现在的情况是药品收入占大头,形成“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药品的价格直接关系到医生个人的经济利益,所以造成医生滥用对药品消费的支配权。所以,要控制医院药品费用,先要防止医生滥用对药品消费的支配权;要防止医生滥用对药品消费的支配权,首先必须改变医院补偿机制,提高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的水平。 据测算,每增加100元对医院的投入,就可以减少社会666元的药品费用负担。因此,政府应当增加对医院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谭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