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指标完成,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达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指标完成,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达标……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截至目前,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30个主要指标都如期完
成。
“十五”前四年,北京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1年至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4%,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速度25%;200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为4283.3亿元。
回首“十五”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大,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制造业四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光机电一体化三大产业集群,现代制造业呈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的雏形,规模经济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品牌效应等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多点支撑格局正在形成。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重点城市功能区逐步形成,专业化分工集聚效应初现。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规模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2004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37.8元,四年平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12.4%。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72.1元,四年平均实际增幅11.3%。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新跨越。“十五”前四年本市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33亿元,相当于整个“九五”的1.18倍和“八五”的3.3倍。四年新建成轨道交通60公里,相当于从建国到“九五”末期建成轨道交通总里程的1.1倍。城市快速路网迅速延伸,城市交通微循环逐步打通。首都机场等一批大型公共交通设施开工建设;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重点难点改革领域取得新突破,利用外资水平有了新提高。2001年至2004年北京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5%和14.5%。现代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利用外资的热点。目前,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60多家来京投资,一批以通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相继落户京城;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成效。2004年全年空气质量二级或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29天,占全年天数的62.5%,比2000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初具规模,全市林木覆盖率从2000年的43%提高到2004年的49.5%。(记者
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