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酒泉专电 (特派记者陈国忠 刘韶林)
神舟六号发射进入最后阶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昨日下午,本报记者一路风尘,向位于大漠深处的卫星发射中心靠近。
就在本月7日,携带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转场已经到位,搭载“神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屹立在巨大的火箭发射架下。随着发射
日期的临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记者的采访进行得相当艰难。
承担本次“神六”发射任务的基地距酒泉市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距核心发射区近百公里处,设置了承担警戒任务的检查站。这里是由酒泉市通往东风航天城的惟一通道。身着军装的部队官兵和身穿警服的民警负责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没有通行证的车辆和个人一律被挡住,不得前进。检查人员对准许进入的非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严格检查。任何摄录设备均不准带入航天城,包括有拍摄功能的手机以及未受邀请的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工具。记者注意到,检查人员工作极为细致,车辆的驾驶舱和后备箱乃至司机驾驶座位下,都丝毫不会放过。而车内乘客的行李包也要求必须打开,一一接受检查。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每辆车停留在检查站接受检查的时间都在15分钟左右。
据了解,连日来,全国各地的不少记者纷纷赶来酒泉,希望获准进入卫星发射基地采访,但大多被拒之门外。即使被许可进入的记者,其采访拍摄行为也需要严格的审批。记者看到,已有某些媒体的“违规”记者被取消采访资格。而核心发射区外围的戒备更加森严,每隔10米就有岗哨执勤。
昨晚,记者在酒泉一招待所与几名先期到达的媒体记者同行交流后获悉,在发射基地就连手机通讯和无线上网都会受到严格的监控。而且在临近发射的某些时段,当地的通讯全部会受到屏蔽,断绝与外面的联系。任何涉及此次发射的话题,在未得到主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禁止与外地交流。
目前当地天气晴朗,但昼夜温差大,晚上寒意袭人,需加穿两件毛衣。而位于大漠深处的发射中心昼夜温差更大。人们都在期待着天公作美,都在等待“神六”升空的时刻。本报记者将在现场为您发回最直观、真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