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岛区黄岛街道刘公岛路社区党委书记高学奕
高学奕是黄岛区黄岛街道刘公岛路社区党委书记,兼任青岛前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大海赋予了高学
奕海一样的情怀和气魄,他又以之回馈了这一方土地和人民。20多年来,高学奕引领前湾集团发展成为全国千强乡镇企业,将前湾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业之星、全国乡镇企业家。
农民的企业家
提起高学奕,周围的群众喜欢叫他“农民的企业家”。20多年来,高学奕带领前湾人和前湾集团,奇迹般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第一:全区第一个双亿元村,全区第一家全国千强乡镇企业,全区乡镇第一家市级集团公司,全区社区综合经济实力排名连续8年第一……
而以前的前湾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走进社区的村史馆,里面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村民们生活的艰辛。
1984年,33岁的高学奕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面对贫困和落后,心头沉甸甸的他暗下决心:“党和群众信任咱,咱就得干出个样来,拼上性命干几年,一定摘了这顶穷帽子。”从那以后,“让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成了高学奕最大的追求。
高学奕刚上任不久,就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带领几个党员多方筹资100万元,着手筹建水产冷藏加工厂。想法刚提出,各方压力接踵而来,村里人对此项目议论纷纷:技术经验都没有,把“家底”投进去了,亏本怎么办?高学奕公开向村民表示:“出了问题我承担,如果真赔了,损失多少,我高学奕一分不少地给大家还上。”就这样,他顶住各方压力上了项目。终于,一个200吨的水产冷藏加工厂于1985年建成投产,当年纯收入就达48万元。
初战告捷,高学奕信心倍增,他瞅准了又一个机遇。1986年,国家确定在黄岛兴建油库和大港口。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高学奕心中酝酿:贷款200万元,组建一个车队,开进港口工地赚大钱。然而,港口工程当时还没有正式批复,如果车队组建起来了,而港口缓建一年两载,如何向乡亲们交待?可一旦车队上晚了,被别人抢了先,前湾村将错过这次致富良机。接连几天的彻夜不眠,在与大家经过无数次论证以后,高学奕拍板决定,建车队!结果,港口工程当年开工,贷款200万元建成的前湾车队浩浩荡荡开进工地,仅半年就“拉”回了40多万元的利润。
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高学奕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全村人的“共同富裕”,光靠办企业是不够的,解决的只能是部分人的就业,被动地给村民机会不如让他们主动寻求机会。于是高学奕和两委成员引导鼓励村民筹资金、上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村民们建起了养虾池,开起了水果店、餐馆等,如今已经形成了“家家做生意,人人搞创收”的可喜局面。
20多年来,前湾集团不断做大做强,从开始的不足10人的小厂子,发展到现在的产值8.9亿元、收入7.8亿元、利税4625万元的集团企业。前湾村这个以前荒凉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年集体纯收入2280万元、人均纯收入9146元的先进社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8年居开发区140个行政村(居)之首。
群众的贴心人
大海不仅给了高学奕广阔的胸襟和过人的胆识,还给了他一颗为党为人民的赤诚之心,孕育了他无私奉献的一腔热情。高学奕任书记21年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
前湾村的发展倾注着高学奕的心血与汗水,他把整颗心交给了群众,却无暇顾及自己和家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高学奕华发早生,身患严重腰疾。不知有多少个年三十,家人围着年夜饭等他的时候,等来的却是一个说不回家吃饭的电话。一次,老父亲病重,他在老人身边陪护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又登车北上商谈联营事宜。在打电话回来询问父亲病情的时候,父亲说:“孩子,在外面好好干,我在家很好,不要分心。”听着老父亲颤巍巍的声音,对家人心存愧疚的高学奕泪如雨下。
高学奕认为,为群众着想不仅仅是访贫问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爱护、关心他们。1996年,区里出台给老年人办理养老保险的政策,可是有些群众不理解,不愿意办。高学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家挨户做工作,磨破了脚,说干了嘴,有的人家他去了三、四趟。于是,前湾村成了全区第一个为居民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的村。
“我是群众选上来的,权力就要用来为群众谋福利,决不能因为我的形象不好而伤了大伙的心。”高学奕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自己和家人办一件私事。小区改造之初,高学奕的房子在首批拆迁之列。分房前,有人想,书记大概早就留出一套好房子了吧!然而分房子那天,高学奕却和大家一起排队等候抓阄儿。分房,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前湾村竟没有引起丝毫波澜。
20多年,高学奕以大海的慷慨,报之群众以一颗赤子般的心,诠释了新时期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一位人民公仆的不凡情怀。本报记者张玉本报通讯员赵鹏飞戎洪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