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山东省的烟台市人民政府被授予人居奖的原因是,由于它把这座人口超过100万的烟台改造成了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服务更好的城市。从2002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烟台市投资了六亿元人民币(7400万美元)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改造项目。项目一开始开展了宣传活动,并亲自探访那些违章建筑的主人和居住者,为他们提
供了临时的住所。地下水、暖气、电话与电线管路都接进了各家各户。市政府对城市道路进行了重新修整,对房屋进行修缮,并建起了新的住宅区。城市公园也得到了彻底的翻修,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联合国人居署对中国烟台市的评价
魅力城市:戴上世界桂冠
2005年10月3日,星期一。
当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的烟台市民或居家游玩、或举杯欢庆这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捧起了世界级的荣誉。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宣布:烟台获得2005年“联合国人居奖”。
联合国将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人居日,旨在反思人类居住的状况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此外,人居日也是为了提醒世界,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未来,全世界要集体负责。
烟台人再次获得了成功。烟台市对城市旧居民区的居住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的改善和提升,得到了世界的赞许与肯定。成功获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奖,意味着烟台在争创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加快构筑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城市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绝非偶然,而是城市实力、市民实惠的体现。获知喜讯,不论是政府部门负责人还是普通市民都这样表示。
改造前:3个70%的“落差”
没有人会忘记烟台老城区旧城改造前的居住水平。
2002年,烟台市政府组织人员对城市环境进行了调查。在中心区,居住在旧城居民区的市民约占70%;市民对城市环境不满意的意见中,属于老城区的约占70%;在中心区的社区中,设施不配套的老社区约占70%。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许多区片没有集中供热、管道燃气设施。许多住户没有室内卫生间,有的居民院落几户人家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一些居住条件差的市民自己搭建棚厦、乱堆物品,导致周边环境更加脏乱差。在市政府进行的民意调查中,旧居民区要求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的居民达到100%。
改造中:每年拿出两亿救“老城”
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近年。2003年,市政府确定,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中心区旧居民区改造任务,达到市政公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绿化达标,市民生活方便,使老城区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有明显改善。目标受益居民13万户、40万人。在40万受益居民中,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人群。为此,市政府以平均每年2亿元的预算资金投入到老城区改造。
2003年3月,老城区环境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当年完成了东山、毓璜顶两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的环境改造。2004年完成了奇山、向阳两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的环境改造。2005年,对通伸、白石两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进行改造。改造过程共铺设供水等各种管线30.5万米,整治街巷道路290余条100多公里,建设改造公厕31座,更新垃圾容器2300多个,新建改造消防设施150处,修建市民休闲小广场40多处,改造新建小区绿地15万多平方米,对430多栋外观陈旧的居民楼外墙进行了粉刷,对280多栋平顶楼进行了“平改坡”,使成片的老居民楼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经过改造的老城区,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改造后:三年三个大奖“步步高”
旧城改造工作先后得到了省和国家建设部的表彰。2003年,烟台市旧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烟台市政府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4年9月,国家建设部领导在实地考察了烟台老城区环境改造项目后,向全国建设系统推介了烟台的经验和做法。2005年1月,省政府在烟台召开了全省建设工作会议暨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全省各城市推广烟台经验。
申报“联合国人居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其中艰辛又有谁知?请继续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声 音
获悉烟台荣获“2005年联合国人居奖”后,记者昨天下午分别采访了各界人士及有关部门———
●市房管局房协负责人郝广持:短期看,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必将有利于烟台城市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宣传投资环境,有利于烟台走向世界。
●塔山社区陈先生:我们是旧城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说明烟台的确是一座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不知道接下去房价是否又会上涨?
●某中学老师:烟台又多了一张城市名片,作为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分子,我感到自豪。
●山大烟台物流培训基地李金桐: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商,有利于烟台走向世界。烟台人应该珍惜这个大环境,进一步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市城市管理局:奖项的获得是一个动力,一个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邹刚诗星)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