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高气爽,天空湛蓝,神舟六号飞船终于显露庐山真面目。上午12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平行移动,“神六”船箭塔组合体终于从总装测试厂房被垂直转运到1500米外的发射架上固定,准备不久乘载英勇的航天员奔向太空的怀抱。
发射架拥抱“神六”
一大
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今秋的第一场霜还在道路两边的草地上泛着白色,辛勤的航天人已经开始了他们重要的一天——上午8点30分,随着90多米高的“中华第一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装测试车间的大门徐徐打开,在几百名现场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和记者们期盼的目光中,高大巍峨的“神六”船箭组合体站在移动发射平台上,精彩亮相了。
眼前的“神六”浑身雪白,模样窈窕,头顶是尖尖的逃逸塔,上面有“神箭”和“中国航天”的巨大字样。飞船的返回舱上,印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夺目。飞船的底部,捆绑着4个巨大的火箭,它们就是有名的“长二F”火箭,已经成功多次把神舟号推上了太空,这回,它将再一次发挥它的神奇威力。
“神六”稳稳地站在几层楼高的移动发射平台上,高耸入云。平台上,有很多工作人员来回紧张地忙碌着。平台的后面有一台车,它跟着飞船,顺着门前的铁轨缓缓向着前方的发射架移动,速度比普通正常人的步伐还慢。周围的警戒线外,上百人一步不离地跟着它,很多人手里拿着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念。
飞船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后,船箭组合体走到已经打开双臂的发射架前。停留了一段时间后,飞船再次移动并微调,最后被精确地定位在发射塔架上。这时,人群发出了喝彩声。
科学家云集发射场
昨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全国顶尖航天科学家云集,“神舟”各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们都来到现场,关注这一值得庆祝的时刻。
全国十杰青年、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总指挥袁家军第一个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他身着米色夹克,果然一身“少帅”气质。
这一刻的袁家军显得很放松,本报记者请袁家军签名,袁家军欣然拿起了笔,笑着说:“我可不是名人呀。”他告诉记者,“神六”的最大意义,就是考验我们“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能力。今年43岁的袁家军是当年飞船七大系统中最年轻的总指挥,如今已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
“长二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一出现,就被记者们包围。他说,发射飞船安全是最重要的。转运日期的选择对天气有很高的要求,它最怕的就是“渐变风”,突然变化的风速对转运很不利。“不过今天天气很好,大家不用担心。”刘竹生笑着说。在他身后,的确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此外,记者在现场还邂逅了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发射场总设计师陆晋荣等,他们都非常愉快地和记者进行了交谈。
杨利伟冷静面对追星族
杨利伟在转运现场的出现,刮起了一场“追星”旋风。“杨利伟来了。”随着一声惊喜的呼喊声,记者身边的人群突然都往一个方向涌过去。很快不远处的空地上,一干人就已里三层外三层被人群团团围住,包围圈中间什么也看不见,但里面的人肯定就是杨利伟。
巨大的人群向前移动,很多人跟着,手里举着相机,想和英雄拍照或签名。记者拿着签名本,小跑着才好不容易挤进拥挤的人群。个子不高的杨利伟穿着军服,戴着军帽,和平时在照片上看到的并没什么不同,他身边的保护人员不停地挡开热情的观众,给杨利伟挤出一条路。一群人在沙地上卷起一阵黄土,仿佛大部队踏过,景象颇为壮观。
记者注意到,在那阵喧闹中,杨利伟始终微笑着,在密集的人群包围中居然健步如飞,很多人跟不上他“掉队”了,也有人忘了照顾脚下,差点成批地被戈壁上的石头绊倒。面对大家的“狂热”包围,杨利伟始终非常镇定,面部表情从容不迫。这时人群经过一条铁轨,杨利伟在纷乱中还没忘记提醒身边的追星族们:“小心摔倒。”好一个英雄杨利伟!记者终于领教了飞天第一人的非凡素质——果然一个“稳”字了得。在围起来的工作区域内,摆脱了包围的杨利伟这时终于回过头来,和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在记者递过去的签名本上,杨利伟爽快地签上了他的大名。(兰杨萍
杨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