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委员会将于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
经济学家汤敏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一段时期是社会矛盾易激化、易出现反复的时期。
汤敏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应该努力规避风险,避免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借鉴。
他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人士说,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国民的收入不均,然而,政府的政策偏向以及政府缺乏政策则加剧了收入的不均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说,“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
他说:“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从1953年开始,苏联式的“五年计划”总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8%。
200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GDP总量12.5万亿元和人均GDP9400元的目标。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特别是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
他说:“中国已从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
城乡差距不仅使众多的农业人口沦为贫困群体,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8.6%,但在工业领域,高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步伐却十分缓慢,就业增长率仅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
观察家们说,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
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
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
针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在“十五”后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面对数百名中外记者,还曾援引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注脚解读。胡鞍钢说:“这将是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理念之一。”(完)
中国未来五年规划倾向有利于穷人收入的增长
中共中央委员会将于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中央领导全国密集调研 寻求五年规划地方动力
“在7月25日决定10月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后,中央领导展开了密集式、整体式和长时段的实地调研,呈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风格。”中央党校叶笃初教授分析道。
“目前个税对缩小贫富差距基本无效”
27日在京举行的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广受社会关注,金融专家、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汪康懋教授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应适度减税,同时开拓和增加多种“富人税”,以调节贫富差距,约束一些不道德或非环保行为。
"贫富差距拉大"不至于两极分化?
当百姓正承受着贫富差距拉大现实时,学者却安慰说“还不至于两极分化”,着实让人难以忍受。
北京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杜午禄,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讲座中他说“目前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问题”,理由是: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通过财团、托拉斯等进行资本运作而致富的群体;高收入阶层中相当部分来自于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高的行业;贫富差距虽有所扩大,但并未形成绝对贫困阶层,中国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收入阶层;目前各地的基尼系数尚处在一个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