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年纪念活动迎来新高潮,国际科联大会将在华召开
世界物理年成了“爱因斯坦年”,爱因斯坦成了物理学的化身。百年之后,爱因斯
坦仍然“一枝独秀”的现状引起了学者的忧虑。有学者认为,曾经风光无限的物理学正在走向衰微,沦为一门边缘学科。也有学者满怀信心,坚信物理学正处于突破前的酝酿期,而纪念爱因斯坦的最好方式就是忘记他,并迎接下一个爱因斯坦的诞生。
在世界物理年期间,各国以一系列展览纪念爱因斯坦,上图为图片展现场。
4月19日,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同一天联合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信息传递活动,右图为台北某高楼用光柱拼出的E=MC2图形。
爱因斯坦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华访问,下图为某杂志发行的爱因斯坦专号。
今年是国际物理年,也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纪念爱因斯坦成了国际物理年活动的重头戏。10月18日,我国将迎来一次科学界的盛会———第28次国际科联大会,届时,爱因斯坦将再一次成为大会的主角。10月7日也是玻尔诞辰120周年,作为量子力学的主帅,社会各界却鲜有纪念玻尔的活动。专家称物理学的衰微现状应引起关注,应让更多的物理英雄更公众化。
公众只识爱因斯坦
国际科联成立于1931年,是目前科学界最有权威的非政府性国际组织,会员包括27个国际科学联合会和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团体,被称为“科学界的联合国”。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告诉记者:“今年国际科联大会的召开具有不寻常的意义。考虑到今年是世界物理年,中国作为主办方决定在大会期间举行‘爱因斯坦:宇宙大匠’图片展。”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方在庆介绍,爱因斯坦的图片展由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生命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三大部分组成,“爱因斯坦还与中国有一段情,此次展出的图片中还将展示他1922年底至1923年初到上海的情景。我们希望借这次科学界的联合国大会,能再现爱因斯坦的风采,从而也展现物理学的魅力。”
物理学正走向寂寞
“今年是国际物理年(In-ternationalYearofPhysics),这是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理由是:鉴于物理学对于了解自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意识到2005年是爱因斯坦做出了为现代物理学奠定基础的开创性科学发现的一百周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刘辽告诉记者,国际物理年的提出是缘于爱因斯坦,毕竟在物理学界,爱因斯坦是个更公众化的人物,这也是玻尔诞辰120周年这一日鲜有纪念活动的原因。但如果深究国际物理年,其外延其实可以更广,内涵也可以更深,爱因斯坦风光而玻尔被冷落,恰恰说明了物理学在当下的处境,大众对物理学领域的英雄人物已经非常陌生了。“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表示,其实爱因斯坦本人对公众来说也逐渐远去了,因而对其生平事迹的普及介绍是我们急需做的。“在现行注重实用的教育背景下,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被人们淡化了。
科学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直接的利益,这是个更实际的问题,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物理学相对于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确实处于衰微的境地。“
玻尔的作用被低估了
“19世纪,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主;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甚至在21世纪,量子力学仍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主任聂玉昕表示,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甚至许多学科有所突破的一个基点,因此玻尔的意义是无法磨灭的。
“没有举行纪念玻尔的活动,我也觉得很遗憾,毕竟今日的物理学仍行进在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两个领域。”刘辽指出玻尔的生平、所做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深入地了解,但目前国内在物理学英雄的普及方面做得还不够。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则认为玻尔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远远没有得到体现。“相对论可以说是爱因斯坦单枪匹马作出的贡献,但是量子力学则凝结了众多物理大师的智慧,而玻尔便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可以说量子力学的发展所凝聚的一支物理学大军大都为玻尔的学生。”
物理学呼唤英雄
“作为人类文明一部分的物理学,发源得很早,也涵盖了很多领域,大到宇宙,小到个人生活。上个世纪初叶是物理学的辉煌时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奠定了极其深厚的基础,那么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就此可以止步不前。”刘兵表示物理学不要说对公众,即使在学术界也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人还是很少,本质的理论物理经爱因斯坦和玻尔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确立后,现在就鲜有突破。
“物理学的发展一定要跟当今社会的问题结合起来,比如说怎样通过物理讨论资源环境问题、人口健康问题、交通堵塞问题。”刘兵表示当前物理学的发展就是注重与许多实际应用学科的关系,“现代生活中,对我们改变最大的是材料,而材料物理在物理学领域中发展是比较快的。至于现代化的产品包括电子、电脑,其发展中很多也是运用了物理学的原理。“
而刘辽则表示当前的物理学处于一个酝酿时期,“不仅仅是应用物理在突破,理论物理的突破也是当然的事实,只是我们无法确定时间,这个时代需要一个爱因斯坦式的英雄人物。”
采写:本报记者李健亚(本专题感谢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辽教授、李崧博士的帮助)
■链接一
2005世界物理年回顾
1月13-15日———“国际物理年”在巴黎开幕。
4月14日———爱因斯坦诞辰纪念日这天,英国推出了首张爱因斯坦原声CD.
4月19日———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于同一天(美国时间4月18日)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信息传递活动。
4月21日———“世纪风云人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5月15日至6月15日———“《爱因斯坦的世界》———爱因斯坦奇迹百年展”及系列科普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
5月16日———“爱因斯坦———宇宙的工程师”大型展览在柏林开幕。
5月22日———爱因斯坦在德国波茨坦西南小镇卡普特的避暑木屋正式修葺完毕,并向公众开放。
8月20日———荷兰莱登大学宣布发现爱因斯坦的一份手稿,被称为是爱因斯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现。
■链接二
爱因斯坦的“奇迹1905”
1905年,爱因斯坦26岁。
3月,他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发展了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4月,完成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之后凭此文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9月,发表论文《物体的惯性与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
■链接三
玻尔大事件
1885年10月7日,尼尔斯·玻尔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生。
28年后,他以《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为题,分三次发表长篇论文,奠定了他的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这一论文被后人誉为“伟大的三部曲”。
33年后,发表论文《论线光谱的量子论》,阐述了后来被称为“对应原理”的思想。
36年后,开始领导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使该所成了量子物理学的“圣地”。
37年后,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1年后,提出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54岁后,发表论文,阐述原子核裂变的机制。
77年后,于午睡中因心脏病猝发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