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三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图]
初生婴儿睁开眼睛后首先看到的是光,人类获得有关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知识也是通过光。人类自诞生之日起,
就为五光十色的种种光学现象所迷惑,一直试图理解光的本质。
人类对光的研究,最早只局限于与眼睛和所看到的东西相关的问题。随着近现代科学的诞生,科学家们对光的认识不断深入,光学也与其他学科结合日益紧密,研究范围日益扩大。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比如说,一个蜡烛发出的光与CD唱机中采用的激光束究竟有什么区别?光能否作为一种比原子钟更精确的手段,用于对时间等的测量?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为诸如此类的问题寻找到了答案。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他们凭借自己的成果“为现代光学展现了新曙光”。
在三位科学家中,今年80岁的格劳伯早在1963年就通过自己先驱性的工作,成功应用量子理论来解释一些光学观测结果。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格劳伯是能够回答烛光与激光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的人。
格劳伯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的量子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有望在未来用于开发更加安全的通信加密技术。
与格劳伯分享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霍尔和德国科学家亨施,在另外一个方面推动着现代光学的进步。霍尔和亨施在利用激光进行超精密光谱学测量方面成就斐然,尤其为完善“光梳”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的“光梳”拥有一系列频率均匀分布的频谱,这些频谱仿佛一把梳子上的齿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光梳”可以用来测定未知频谱的具体频率。在20世纪末期,霍尔和亨施对“光梳”技术进行了有效改进,其精度目前已经可以达到小数点后15位。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材料说,由于霍尔和亨施的工作,“光梳”等技术的测量精度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并将在很多领域找到用武之地。这些技术有望改进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提高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精度。另外,类似的超高精度测量技术,也可能应用于研究物质和反物质的关系,以及用于检测某些自然界常数可能产生的变化。(完)
(记者毛磊)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