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制针厂———冀鲁制针厂 1931年12月的一天,利津路8号大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头攒动,即将上任的市长沈鸿烈,陪同国民党要人宋子文、孙科和其生母卢太夫人,前来祝贺莱阳的尹致中开办的冀鲁制针厂开张。当时手缝针南方诸省多用德国针,北方及东北各省多
用日本货,尹致中办制针厂是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他和股东们磋商从日本引进制针技师直田,还派一位青年胡田五给他当佣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胡田五是个喜欢钻研技术的青年,他偷偷学制模技术,在尹致中家中的密室进行试验。仅用半年时间就试验成功了,直田还蒙在鼓里呢。当时年产量五百多箱(每箱25万枝),远销南洋和印度。抗日战争期间,尹致中与重庆通元宝、济南大陆铁工厂合作办大川实业公司,生产针、制钉、石棉,办大川子弟学校,附近学生免费上学,曾受到冯玉祥和周恩来接见。日本投降后,原利津路的工厂,1946年从日本人手中接收回来。华北最早的动力机器印染厂—— 阳本印染厂 1934年掖县人陈孟元投资20万元,在青岛沈阳路建起了阳本印染厂,印染厂需要大量的水,必须选择地势低洼并且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经多处实地考察,还是选择了沈阳路北端的五十多亩空地作为厂址,因为生产的产品花色品种多、质量好,投产后就很受雇主欢迎。建国后,陈孟元曾经做过青岛市副市长,前几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有陈孟元的影子。 台东民族工业中建设最完善的工厂——— 振业火柴厂 1925年蓬莱人从良弼,在多家日本人开设的火柴厂包围中,建起振业火柴厂,“振业”即振兴实业。从良弼具有民族企业家的胆识和远见,在曹县路的一片空地上筹建工厂,整个厂地,除办公楼和生产车间,还建了职员宿舍、工人宿舍、职工医疗、洗澡等设施,是几家日本人经营的火柴厂望尘莫及的,生产的硫化磷火柴超过了当时“山东”“青岛”两家的总和。 青岛民族工业中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 利生铁工厂 1936年在内蒙古路建造的利生铁工厂,从广西路迁来,由陈敬兴任经理,技术高超曾在青岛船坞工艺厂(以后的北海船厂)任职的冷绍亭为工程师,有职工三百多人,设备有车、铣、刨、钻等25部,生产6尺至12尺皮带车床,12尺龙门刨床等工作母机,现在崂山区朱家洼机械厂就有1台12尺皮带车床尚在服役,是利生铁工厂上世纪30年代产品,算是岛城机械制造中的“文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