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上图)被发现带有类SARS病毒后,果子狸(下图)的“冤情”是否就可以洗清了?
非典病毒进化过程
综合新华社电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通过对蝙蝠的广泛调查表明,蝙蝠携带有类SARS病毒,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头宿主。这一研究成果在9月2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
菊头蝠属4个种发现SARS病毒抗体
研究小组负责人、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3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家只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其它种属尚未检测到类似病毒。病毒须进行复杂的遗传变异才能跨种传播,虽然蝙蝠类SARS病毒与人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2%,但目前在蝙蝠体内检测到的类SARS病毒还不会直接感染人类。
石正丽研究员和动物研究专家张树义研究员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研究中注意到,蝙蝠近年来已被证实是一些重要动物源传染病病毒(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的自然宿主,而被病毒感染的蝙蝠基本不出现临床症状。从2004年3月开始,联合研究小组在广西、广东、湖北和天津四个地区采集3个科6个属9个种共408只蝙蝠的血清、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在武汉的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澳大利亚吉朗的动物健康研究室同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的检测,结果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了病毒抗体和基因,其中大耳菊头蝠显示70%以上的抗体阳性率。
专家提醒不可对蝙蝠开杀戒
石正丽研究员说,包括蝙蝠在内的野生动物携带各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现象。包括菊头蝠在内的食虫蝙蝠是很多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切不可对蝙蝠开杀戒。
蝙蝠是“汉塔”病毒、“尼帕”病毒等引起人畜传染病的病毒的野生宿主,它们能携带多种病毒而不显示任何症状,而且一些地区的人们把蝙蝠当作野味或药材在市场上销售,增加了蝙蝠与人类接触的机会。
在SARS病毒的动物溯源过程中,早期的研究结果证明,果子狸可能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专家观点
蝙蝠习性导致可能带有病毒
动物研究专家提醒,尽量避免接触家蝠
本报讯(南方都市报记者 田霜月)
“下一个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的就是蝙蝠。”广东省濒危动物研究所副教授李健雄表示,对于中、澳、美一些科学家提出的“野生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头宿主”,他表示赞同,因为蝙蝠隐秘、群居等一些生活习性决定了它极有可能带有对人类不利的病毒。
李健雄说,当初因为非典,对一些野生动物进行研究时,也曾怀疑过蝙蝠。因为蝙蝠一般生活在一些阴暗潮湿的岩洞里,而且是群居,聚集性很强,这样它就容易携带病毒,而且相互传播。另外蝙蝠是惟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活动范围大,和人类关系密切,所以携带的病毒会传播很快。
“蝙蝠生活的地方比较隐秘,而它会飞,体积又小,这给科学家研究它带来很多困难。”李健雄说,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对蝙蝠的研究相对要弱一些。
此次研究人员在广东、广西、湖北和天津,都有采集样本检验。结果发现,其中采集自广西和湖北的3个种的菊头蝠携带“类非典冠状病毒”。李健雄说,这并不能说明广东的蝙蝠就不携带这种病毒,因为采集的毕竟是样本。
有的地方把蝙蝠当作野味或药材在市场上销售,李健雄提醒,除了不要贪吃这些野味之外,市民还要注意有时夜间飞进房间的家蝠,它和野生蝙蝠也是同类,尽量避免接触。
■链接
SARS病毒动物溯源进程
SARS病毒被发现后,科学家们一直进行动物溯源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有关专家曾表明果子狸可能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SARS毒源锁定果子狸
2003年5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3株SARS样病毒,结果显示: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
果子狸身上未见SARS病毒
2003年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了“动物源冠状病毒专项研究”部分成果。研究人员在76份果子狸样本中,均未检测到SARS病毒。此后,果子狸获准重上餐桌。
2003年7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专家论证会,作为广东省上报的40种可供养殖食用野生动物之一的果子狸获得通过。
果子狸再次被认定为SARS元凶
2003年9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发表了中国研究人员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溯源研究论文。香港大学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他们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出了非典样病毒。
2004年1月5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广东疑似SARS病例样本的S基因序列与香港大学发现的果子狸携带的SARS冠状病毒的S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高度同源,这进一步提示,人类的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全省范围内对市场上养殖销售的果子狸采取灭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