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是当地的名人: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他的母亲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13岁上大学的神童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
庭。魏永康的父亲魏炳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今年已七十有余,3年前瘫痪在床,靠民政局发放的补助生活。儿子永康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而从小天资聪颖过人的他也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母亲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效果。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他基本学完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高三时还要母亲喂饭
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于是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读高中时,曾学梅还给他喂饭;读大学时,下岗在家的曾学梅决定继续陪读,学校专门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上大学期间,曾学梅仍形影不离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
魏永康在智力上是个“高能儿”,在与同学交往上却是个“低能儿”。他从不和同学交往,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跑跑。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前面踢他一脚,后面踢他一脚。有一次,老师没来上课,一个同学就让他就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他老师的电话号码是“119”,结果把火警招来了。
孤身读研生活难自理
2000年4月,从未离开过母亲半步的魏永康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独自去北京读中科院硕博连读。
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冬天不知道给自己多加件衣服,连穿衣吃饭都需要教授提醒,甚至赤脚走路。有一年冬天,他竟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由于只埋头读书不与人交往,计算机考试时间改变了他浑然不知;连硕士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他都错过了。2003年8月,已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收到中科院给他的一张“肄业通知书”,让他在上面签字,然后回家。
母子俩反思教育方法
对于魏永康的肄业,曾学梅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去北京陪着他读书,他就不会肄业回家,肯定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但魏永康表示,他渴望快乐地生活。从北京回家后,他开始逃避自己的妈妈:曾学梅进房间给他擦席子、点蚊香,他几步就冲了出来;妈妈出来,他又马上回房把门锁上。2004年,魏永康曾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他带着800元离开了家,一路上省吃俭用跑了16个省市,当身上剩下的钱被偷光以后,永康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最后民警将他送回了家。
魏永康退学回家后,曾学梅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曾学梅说:“现在我经常教他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他还常常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
直到现在,曾学梅依然没有放弃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的梦想。魏永康在继续复习,重新报考研究生。2005年1月,他参加了考试,虽然总分达到380多分,但英语单科成绩很不理想。他准备今年继续报名。(本节目内容将在今晚20:45江苏教育台的《成长不烦恼》节目播出)
责任编辑:屠筱茵